「建國中學有5,000位高中學生,每年作文多達四萬餘篇,如果能篩選其中精華,加上老師的評改批閱,是一份可觀的資產」,這個構想,經由有心的建中國文科老師提出,成為建中年度文選與紅樓文學獎的起緣。由於熱烈的活動與紅樓文學周的舉辦,每年均有上千位的學生積極參與。
評審方面,初審由建中校內老師負責,決審則外聘知名作家、詩人、記者、主編與大學教授主持。建中吳武雄校長在89年文學獎作品之序言中引用評審所言:建中孩子們的創作資源來自尋常生活,卻能寄予深刻的哲思和寬闊的視野;這正是一種教育的期待,和生命的希望。他們藉由文字寫出了自己最深刻的體認,最執著的信念,最大的眼光和最高尚的情懷,譜就了成長路程中最真實的篇章。應邀參與評審的曾昭旭教授對投稿的水準曾經讚謂:作品顯現的才氣與手法,都遠在大學作品之上。
建國高中國文科教師們長年專注的教學與認真付出,累積出這份十餘年來傲人的成績,可謂在當前「重理工、輕人文」的環境中一股涓涓清流,而成就了一場建中青年文學的盛宴。
時值網際網路,知識傳播興盛發達的時代,將台灣這套優良的文學讀物,藉由資料庫的形式推廣上網,讓全國年輕學子與中學老師們得與以分享參考這些紅樓才子的創作經驗,不啻可以啟迪也增加了下一波台灣青少年的人文學習與文藝著述新風潮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