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平台

原「台灣史資訊交流站」,並擴大為台灣文、史、社會科學與藝術研究範疇的交流平台。

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記錄女性的聲音」口述歷史研習營

壹、計畫目的
口述歷史透過訪談的方式,記錄了不同世代經歷的生活,但過去女性的聲音都是不被注意,即便曾出現在歷史上,也是由男性書寫,本學會希冀透過不同生活層面的女性訪談個案及經驗分享,呈現出不同傳統面貌的觀點,在歷史中容進女性的聲音,為失聲的女性找回歷史,從而豐富歷史的面相。

藉著「記錄女性的聲音」為主題,舉辦北、中、南共三場的口述歷史研習營,邀請學者專家分享、講授訪談近、現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如家庭主婦、職業婦女、原住民、外籍新娘及政治受難者等個案經驗,學習如何運用訪談技巧,以文字、圖像、照片、影像、語音等方式留下紀錄,留下女性的身影,進而達成培育口述歷史工作人員,完成口述歷史之教育推廣目的。

貳、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二、 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史館、臺中市明台高級中學、 國立台灣文學館

參、研習主題
「記錄女性的聲音」

肆、研習梯次、地點及人數:
一、研習梯次及研習地點
(一)北部(103年7月12日)-國史館
(二)中部(103年7月19日)-臺中市明台高級中學
(三)南部(103年7月26日)-國立台灣文學館

二、梯次人數:每梯次學員人數,總計40名。

伍、研習對象及錄取方式
一、研習對象
(一)會 員:臺灣口述歷史學會會員(20名/梯次)
(二)非會員:以下列相關領域背景優先審核錄取(20名/梯次)
1.口述歷史相關領域之工作人員。
2.政府相關單位之行政、研究人員。
3.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國內大專院校相關系所學生。
4.其他

二、錄取方式
(一)分會員與非會員兩類,每類名額各以20名為限,共40名;如 各類報名人數超過錄取名額,主辦單位將依報名順序決定各類 備取名額各10名。
(二)若某一類別報名人數未足額時,主辦單位將保留調整各類錄取名 額權利,但參加總人數仍以40名為限。

陸、研習費用
一、費用:(包含講師鐘點費、餐費、保險費及教材費等)
(一)會 員:新臺幣 800元。
(二)非會員:新臺幣1,000元。

捌、報名資訊

一、報名日期:民國103年5月2日~5月16日

二、報名流程:
(一)口述歷史研習營報名簡章及報名表公告於臺灣口述歷史學會網站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網站

(二)請自行下載、填妥活動報名表(WORD檔,PDF檔)後,以傳真或E-mail寄至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報名時暫勿繳費,俟收到錄取通知後,再行匯款。

(三)錄取學員名單預定於5月23日(星期五),公布在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網站,並以E-mail通知正取學員。

(五)正取學員請於5月30日(星期五)前,完成郵局劃撥繳費,並將劃撥收據以傳真或E-mail(註明姓名、報名梯次、聯絡電話)寄至臺灣口述歷史學會,且收到本學會E-mail回覆或電話通知,始完成報名錄取程序。

(六)正取學員若未在規定期限內繳費,視同放棄資格,並由本學會以E-mail通知備取學員依序遞補;備取學員須於6月16日(星期一)前完成所有繳費事宜,逾期不受理。

三、報名洽詢電話:(02)2652-5350分機6839丘小姐、分機5351吳小姐。
四、臺灣口述歷史學會傳真號碼:(02)2788-0541
五、臺灣口述歷史學會電子郵件信箱:ohorgtw@gmail.com
六、郵政劃撥戶名:臺灣口述歷史學會
七、郵政劃撥帳號:22695657
八、錄取學員完成報名及繳費程序後,費用將概不退還。

課程、報名表下載見http://www.oh.org.tw/news-20140502.html

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共3冊)

作者: 陳翠蓮, 吳乃德, 胡慧玲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3/10/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900元

一八九五 到 一九八六
這是一份臺灣的民主履歷
三個世代追尋的民主之花

從一八九五年成為日本殖民地到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臺灣用不到百年的時間,跨越了民主的門檻,擁有合法反對黨的存在和公平競爭的選舉。這是民主轉型最核心的關鍵。

臺灣第一波民主運動發生於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這一波民主運動是臺灣人追求現代性的起步,臺灣人透過殖民者,睜開了眼睛,認識了世界。隨著殖民者戰敗,臺灣第一波以啟蒙為主的民主運動也宣告結束,且在政權轉換的階段中,發生了二二八事件。

國府來臺後的獨裁統治,開啟了第二波民主運動。初期以外省籍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為中心,透過《自由中國》雜誌對威權獨裁提出言論挑戰,後來更與本土菁英合作企圖成立反對黨。這次的匯流最後因遭整肅宣告失敗。

然而隨著戰後世代的成長,第三波民主運動很快到來。不同於上一波民主運動,全面性的整肅和處罰未能讓民主運動消逝,反而讓獨裁政權失去正當性。更多人的參與讓民主運動更為茁壯,而人民的支持也更熱烈。當強力壓制無效,獨裁政權只有讓步。結局是,臺灣人終於獲得將近一百年的追求:民主、平等、自主、和尊嚴。

為什麼要述說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和其他民族相較,臺灣的民主運動並不特別壯烈,不特別曲折,也不特別艱難。不過這卻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讓我們得以面對過去,明瞭歷史並非必然,也得以在面對未來時不致失去信心。

卷一 自治的夢想 陳翠蓮

一九二○年代日本大正時期,解放的思潮影響著亞洲各國青年,在那個臺灣識字率只有三.九%的年代,已有一批在日本留學的臺灣知識青年,喊出「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從日治到二戰後的二二八事件,是臺灣追尋自治之夢的時期。

卷二 自由的挫敗 吳乃德

嚴重族群衝突的二二八事件才過了十多年,外省與本省的知識菁英與政治人物,這兩批分別代表中國自由主義與反日本殖民運動的要角,卻能共同努力籌組反對黨,確實難以想像。雖然組黨以遭逮捕、失敗收場,但這份共同的政治遺囑將由下一階段的黨外運動繼承。

卷三 民主的浪潮 胡慧玲

七○年代起,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和毫不鬆手的獨裁統治,黨外人士一波波抗爭,也一波波受難,血雨腥風不斷。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鄭南榕、黑名單,是這個時代重要的關鍵字。從社會到校園,臺灣上下裡外都在民主改革的浪潮中奮勇向前。爭自決到爭民主,臺灣百年追求,終有成果。

作者簡介
陳翠蓮

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曾任自立晚報記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戰後臺灣政治史。已出版《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戰後臺灣人權史》(合著)、《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合著)、《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一九五○》等。

吳乃德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曾任黨外雜誌《新潮流》編輯,美國安娜堡密西根大學社會系訪問副教授,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合聘教授,「臺灣政治學會」創會會長。

胡慧玲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職《自由時代》雜誌社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著有《我喜歡這樣想你》、《島嶼愛戀》、《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等書。曾從事基隆地區和臺北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採訪,合著《悲情車站二二八》等五書,以及合著《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白色封印》、《在異鄉發現臺灣》。現任「上尚講堂」策畫人。

目錄
導言 我們共同的故事 吳乃德

卷一 自治的夢想 陳翠蓮
第一章 帝都的洗禮
第二章 抵抗的策略
第三章 在團結的旗幟下
第四章 想像文明臺灣
第五章 統治者的對策
第六章 走向階級運動
第七章 一網打盡
第八章 戰爭陰影下
第九章 迎接新時代
第十章 祖國來的殖民者
第十一章 全島起義
第十二章 夢碎

卷二 自由的挫敗 吳乃德
第一章 意外的反叛者
第二章 衝撞獨裁的言論火花
第三章 燃燒的民主思潮
第四章 獨裁體制,正面總攻擊
第五章 自由主義者的組黨之夢
第六章 啟動組黨:本土菁英重登歷史舞臺
第七章 民主星火彈滅
第八章 明天過後
第九章 文化禁錮中的沉悶時代
第十章 青春火燄繼續燃燒
第十一章 預告民主運動

卷三 民主的浪潮 胡慧玲
第一章 苦悶的臺灣
第二章 蔣氏父子
第三章 回歸本土
第四章 選舉萬歲
第五章 講沒完的政見
第六章 沒有黨名的黨
第七章 大逮捕
第八章 大審判
第九章 血雨腥風
第十章 黨外再起
第十一章 狂飆年代
第十二章 我思故你在
第十三章 組黨

故事的結尾:人的意志、人的價值 吳乃德
主要參考書目.致謝
臺灣民主百年大事記

來源:卷一卷二卷三

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

作者: 康寧祥/論述, 陳政農/撰稿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3/12/0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50元

從艋舺堀江町到國會殿堂
從加油站工人到入選《時代週刊》全球150位的未來領袖
康寧祥,《朝日新聞》推崇為台灣民主的見證者
《台灣,打拼》總結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劃時代鉅作

康寧祥從「黨外」運動到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到台灣的民主化,幾經曲折坎坷之路,他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當時許多國內外政治觀察家認為,有朝一日康寧祥可以成為台灣的政治領導人。但是風雲際會的結果,後來居上的陳水扁成為總統,而康寧祥反而屈居其下。然而從歷史的觀點看,康寧祥對台灣民主化的影響,絕對不在陳水扁之下。很高興看到康寧祥先生出版了他的回憶錄,這位昔日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推手,將為台灣的民主運動史、台灣的民主化過程留下珍貴的見證。要瞭解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要瞭解台灣的政治變遷,就不能不看康寧祥這部回憶錄。
——李筱峰

在台灣真正稱得上「始終如一」的不多人裡,康寧祥可以說是一個質真價實的經典人物。他對台灣有著一種素直的情感關懷,他對自由民主更是執著不變。他對台灣人的主體認知,很有雖千萬人而吾獨往的壯志,雖然從一九六九年擔任台北市議員起,他已在台灣政壇四十餘年,但他的本色可謂毫無改變。在他一個人的身上,就縮影了上一個年代台灣民主運動波瀾壯濶大半的過程。

──康寧祥從政以來始終一貫的著重新知識分子的培養,過去在台灣發揮過知識分子領航作用的《台灣政論》、《八十年代》、《亞洲人》、《暖流》、《首都早報》都是他所創辦的。他培養出了一、兩個世代的新知識分子,一種新的文化認知因而在台灣形成。

《康寧祥回憶錄》的出版,乃是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一段總結,康寧祥無役不與,他是最有資格寫這段回憶的人,到了今天,深化民主的新的運動又到了再出發的時候,撫今追昔,康寧祥所做的貢獻更加歷歷在目,可供後人效法。老康,我們謝謝你!
——南方朔

作者簡介
康寧祥

學歷:
1957-1961 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法學士

經歷:
1962-1969 中國石油公司台灣營業處加油站加油工
1969-1972 台北市市議員
1972-1990 立法院立法委員
1975-1975 《台灣政論》雜誌創辦人
1979-1986 《八十年代》、《亞洲人》、《暖流》雜誌系列創辦人
1984-198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1986-1988 民進黨中央常務委員
1989-1990 《首都早報》發行人
1990-1990 國是會議籌備委員及主席團主席
1990-2000 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
1991-1992 國民大會席團主席
1991-1993 國民大會代表
1991- 國際文經協會副會長
1993-2002 監察委員、國防委員會召集人
1994 經濟委員會召集人
1995 財政委員會召集人
1996 外交委員會召集人
1997 國防委員會召集人
1998 外交委員會召集人
2002/6-2003/2 國防部副部長
2003/2-2004/5 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2004/5-2008/5 總統府資政
2008-迄今財團法人台灣亞太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著作:
《問政三年》、《問政六年》、《憲政的危機》、《危機與希望》

陳政農
本名陳清喜
出生於台南縣歸仁鄉農家,上一個工作為印尼原物料出口商,之前是柬埔寨農場總經理,並曾在台灣多家媒體工作。

目錄
自 序 台灣.打拼
推薦序一 台灣民主化的推手 ◎李筱峰
推薦序二 老康,我們謝謝你! ◎南方朔
推薦序三 緬懷與崇敬——我對「台灣,打拼」最誠摯的推介 ◎管碧玲
壹 餅店的孩子
貳 從市議會到立法院
叁 從星星之火到遍地燎原
肆 從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
伍 鳳凰浴火——黨外重生
陸 從國是會議到政黨輪替
柒 從國民大會到監察院
結 語 台灣不是一天造成的——台灣政局及其未來
後 記

來源

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

作者:周婉窈
繪者:許書寧
頁數:302 開本:14.8cm×21cm
ISBN書號:9789862940754
出版時間:2014-04-01
定價:$ 380 元

【本書特色】

1.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繼在國內暢銷10萬冊、且已被翻譯成日文及韓文的《臺灣歷史圖說》之後,為臺灣的新世代與懷有少年心的國人所寫的簡明臺灣歷史。

2.全書著重觀念的釐清,從「地球和美麗島的誕生」、「臺灣給世界的禮物」,到「轉型正義和美麗新國家」,周婉窈教授秉持其一貫的優雅流暢文筆,簡明的主題,將歷史的視野拉長、拉廣,帶領讀者以思考和理解的態度,更加真切地感受這島嶼的獨特歷史。

3.繪本作家許書寧為本書繪製了三十餘幅大大小小的歷史畫作,這是許書寧的第一次嘗試,也為本
書增添了柔軟的溫度與趣味。

【內容簡介】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歷史需要的不是記誦,而是思考和理解。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作者 周婉窈

歷史,不僅是發生過的事而已,更是與現在和未來連續而無法分割的整體。藉著本書的插畫工作,我才開始認識許多一向視而不見、卻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流。這份成長,並不因此書的完成而結束,卻是要持續一輩子的工作。——繪者 許書寧

【作者簡介】

周婉窈

嘉義大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作者專治臺灣史,著有《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自立晚報出版部,1989)、《臺灣歷史圖說》(中研院臺史所,1997;增訂本:聯經,2009)、《海行兮的年代》(允晨,2003)、《海洋與殖民地臺灣史論集》(聯經,2012)等書,譯有《史家的技藝》(遠流,1989),並主編多種圖書。《臺灣歷史圖說》目前有韓文譯本(新丘文化,2003)和日文譯本(平凡社,2007;增補版:2013)。

史學著作之外,作者曾出版散文集《面向過去而生》(允晨,2009),以及人物傳記《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近年來,作者和臺灣史研究生一起經營「臺灣與海洋亞洲」部落格和同名臉書。

【繪者簡介】

許書寧

北港孩子,臺灣女兒,日本媳婦,旅居大阪的圖文創作者,作品曾獲臺日二地多樣獎項。

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系廣告組及大阪總合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創作內容包括繪本、散文、插畫、翻譯、設計、有聲書等。

在玉山社/星月書房的主要作品為《阿ㄇㄧㄚˋ》、《穿越書本去旅行》、《耶路撒冷朝聖日記》、《亞西西的小窮人》等。

來源

書名 / 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國的生活經驗(口述歷史專刊8)

出版日期 / 2014-03-19
作者 / 許雪姬、黃子寧、林丁國訪問、藍瑩如、林丁國、黃子寧、鄭鳳凰、許雪姬、張英明記錄
類別 / 口述歷史
出版商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版次 / 初版
ISBN(精) 9789860397642
精裝500元
內文頁數 / 415

本書的10位受訪者中,有6位已經90多歲,有1位85歲,其餘都是第二代、第三代,亦即目前要找到去滿洲的第一代已相當困難。在滿洲的時間以謝秋涫、謝秋濤、謝久子在滿洲共二、三十年最久,而李水清、吳昌禮有七、八年,謝秋臨、黃文生兩年,涂南山和林恩魁最短。他們的滿洲經驗有益於研究建國大學;謝家人、黃家及其姻親的滿洲經驗,可進一步研究他們到滿洲的背景,及其對家族發展的影響。
來源

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臺大)

作  者:若林正丈
譯  者:洪郁如、陳培豐等
主  編:吳密察
審  訂:薛化元
出 版 者: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4年3月

若林正丈教授是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重量級學者,《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是他繼《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之後,對臺灣政治最新的研究專著。本書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線索,統攝戰後臺灣政治史的發展歷程,為有志於臺灣政治研究的學術工作者所必讀,也是從事東亞比較政治研究以及國際關係研究極為重要的參考書。

本書大量應用既有的研究成果,統合目前為止中、日、英文學界對戰後臺灣史的研究,橫跨政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區域研究、認同政治等學術領域,是一本具科際整合特色的戰後臺灣政治史,並且在先行者研究的基礎上,對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脈絡,提出獨特的「分析式架構」與整合性的詮釋觀點,是對戰後臺灣政治研究兼具開創性與全面性的著作。

本書主編吳密察教授指出,這本書分析了戰後臺灣政治體制的結構,也同時梳理了六十餘年來的臺灣政治史,是一部成功地結合社會科學(政治學)與歷史學研究手法的佳作。負責審訂本書的薛化元教授也肯定作者在本書運用「多重族群社會」、「遷占者國家」、「七二年體制」、「民族主義政黨制」等論述工具,更大量應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兼具深度與廣度,讓讀者在閱讀上享有「鳥瞰式」的滿足感。

來源

【民主化與後殖民系列講座】

民主化與後殖民,是解嚴以來臺灣社會變遷與政治發展的主旋律。
民主就是「自我統治」,與後殖民有著同樣的意涵,意味著――
人民當家作主,做自己的主人。
臺灣的民主化是否已經完成?臺灣的後殖民又為何遲來?
請聽若林正丈與劉亮雅教授開講!

【講座之一】
中華民國的臺灣化――戰後臺灣政治史

日期/3/14(五)8:00 pm~9:00 pm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主講/若林正丈(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術院教授)
主持/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薛化元(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第一人、若林正丈教授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線索,統攝戰後臺灣政治史的主要變化與發展歷程,以其獨具特色的「分析式架構」,對於臺灣戰後的政治發展軌跡提出整合性的詮釋。

【講座之二】
遲來的後殖民――論解嚴以來的台灣小說

日期/3/18(二)8:00 pm~9:00 pm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三樓(藝文閣樓)
主講/劉亮雅(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後殖民真的到來了嗎?什麼才構成台灣的後殖民?劉亮雅教授優遊於西方理論與台灣小說,穿梭作品文本與社會脈絡間,析論為何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台灣的後殖民情境顯得遲來。

活動網址:
http://www.press.ntu.edu.tw/?act=news&refer=news2014.02.25-2

書名 / 堤林數衛關係文書選輯

出版日期 / 2014-02-19
作者 / 鍾淑敏、籠谷直人
類別 / 史料彙編
出版商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版次 / 初版
ISBN(精) 9789860404371
精裝600元
內文頁數 / 415

堤林數衛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經由臺灣進軍南洋發展商貿活動,為一具體而微以臺灣為據點向外發展之個案。透過其文書,可進一步研究當時華僑的網絡、臺灣銀行的海外經營、以及南洋當地日本人之間的融資狀況。此外,堤林曾擔任通譯的經歷,亦可提供翻譯界研究新的研究焦點和視野。

來源

近代台湾の経済社会の変遷 日本とのかかわりをめぐって

馬場毅,許雪姫,謝国興,黄英哲 編
出版社:東方書店
出版年:2013年12月
コード:00765   560p
ISBN/ISSN 9784497213136
価格 6,300円

2012年8月に名古屋で開かれた国際シンポジウム「近代台湾の経済社会変遷―日本とのかかわりをめぐって」で発表された報告を19本の論文にまとめる。取り扱われるテーマは、法制、文学、金融、企業経営、官僚、東亜同文書院、台湾協会など多岐にわたり、多くの論考は日本とのかかわりを持って論述されている。

第一部 東亜同文会・東亜同文書院と近代日本・台湾
1-1 東京同文書院について 馬場毅
1-2 東亜同文書院で学んだ台湾人について 武井義和
1-3 台北帝国大学から愛知大学へ 佃隆一郎
第二部 近代台湾法制の伝承と変容
2-1 台湾における中華民国法制の「脱内地化」の進展と限界 王泰升(村上享二訳)
2-2 戦後初期台湾人群分類の調整及び法律効果: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曾文亮 (加藤紀子訳)
2-3 戦後台湾の司法における日本的要素―司法人材養成の背景を中心として― 劉恆妏(大野絢也訳)
第三部 近代台湾文学・文化の変遷
3-1 「歌を聴いて字を識る」――日本統治下の台湾歌謡と文芸大衆論争 ―― 陳培豊
3-2 「台湾文学」と「中国文学」の 移植及びそれに関連する言語と文字の問題――戦後初期の国語運動から論ず(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黄美娥(三好洋子訳)
3-3 台湾新文学運動と厨川白村――西欧普遍主義の概念を超克する「大正生命主義」を視座に 工藤貴正
3-4 日本統治期視覚式消費と展示概念の出現  李衣雲(武井義和訳)
第四部 近代台湾の経済変遷
4-1 日本植民統治初期(1895‐1912)における三井物産台北支店及びその砂糖交易に関する一考察 黄紹恒
4-2 戦後初期において台湾中小企業が植民地時代から継承したもの 謝國興(佃隆一郎訳)
4-3 戦後初期台湾における産業組合の改組及び発展に関する考察 李為楨
4-4 百年の養殖漁場―清代東石蔡氏による台湾での養殖漁場経営 楊彦傑(小嶋祐輔訳)
第五部 植民地・戦後における官僚の流動
5-1 満洲国政府における台湾籍高等官(一九三二~一九四五年) 許雪姫(湯原健一訳)
5-2 技術系植民地官僚の形成と交流―中村與資平、相賀照郷を手がかりに 湯原健一
5-3 水利会組織の変化と人事変遷―台湾地方エリートの断絶と連続の一考察(1941-1956)  薛化元(野口武訳)
第六部 戦後再建
6-1 戦後日本における台湾協会の再建―引揚から一本化まで  鍾淑敏
6-2 台湾北部角板山タイヤル族の戦中と戦後―ロシン・ワタンを中心に― 菊池一隆

來源

Remembering China from Taiwan: Divided Families and Bittersweet Reunions after the Chinese Civil War
Mahlon Meyer

Hardcover: 252 pages
Publisher: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April 10, 2012)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9888083864
ISBN-13: 978-9888083862

ABSTRACT

The book tells the story of the exodus from China of two million Nationalist loyalists, military and civilians. It depicts the choices faced by millions of families as they were forced to chose which child to send ahead to Taiwan, to safety, as they heard the artillery of the advancing communist armies and anticipated certain death. It also shows the creation of a nostalgic commun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created by those families divided by the civil war. The argument is that the mainlanders living on Taiwan saw themselves as cursed, exiled people and only found their way, a new identity when they faced a coming-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on the mainland. Though many of the reunions were bittersweet, they did provide the Nationalists and their families a new sense, a reinvention of, the idea of being Chinese.

Keywords: Kuomintang, Nationalists, Mainlanders, Taiwan, China, Nostalgia, Oral History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