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銀文物館 乘載76年政經演變史
2013-10-07 22:15
台灣立報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走過76個年頭,見證台灣歷經日治直到光復的社會變遷,外牆仿古希臘建築設計,以花崗岩作為建築基材的台灣銀行文物館7日開幕。館內分文史、實務、貨幣及書畫藝文美術品4大展區,除了展示各年代貨幣、收藏的日本古金幣外,自50年代風靡全台的愛國獎券搖獎機也在展示之列。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897年,日本政府通過《台灣銀行法》,1899年台灣銀行株式會社正式開幕,發行「銀券」,為台灣最早通行的紙幣,直到1946年光復後,更名為「台灣銀行」,歷經日治,台灣銀行已有114年的歷史。

台灣銀行文物館前身為「日本帝國生命會社在台支店」的辦公館舍,整棟建築自1937年啟用,已有76年。台銀董事長李紀珠表示,文物館初步構想是在2003年,2011年台銀內部設立文物館籌備小組,今年初成立籌備處,經過8個月密集規劃,終於開幕。

台灣銀行在日治時期被賦予了「中央銀行」的任務,具有紙幣發行權,直到台灣光復,1961年中央銀行在台復業後,台銀才逐漸轉為一般商業銀行,因此文物館的貨幣展區,展覽了從日治到光復以來,台銀發行的各種紙幣。此外,貨幣展區還展出日本幕府時代為紓解財政窘困所發行的「天保大判」,台銀總務處供應科科長何琴指出,1833年日本發生為時3年嚴重的大饑荒,天保大判應運而生,上頭印有完整的日本財政官員拾兩及後藤的墨汁戳記,極具歷史意義。

實務展示區中擺設了2代愛國獎券搖獎機、愛國獎券手繪圖稿等。愛國獎券自1950年開始發行,見證了台灣時局變遷,上頭印製的標語從「反共大陸」到「十大建設」,獎券從直式單色演變到雙色、三色,顛峰時期,每年發行量高達百萬張以上,直到1987年才停止發行。

文物館還設立簡報室聽區、照相專區,供民眾參觀。台灣銀行文物館每週二到五上午常態開放,目前接受團體預約,提供專人導覽,台北又多了一個校外教學的所在。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