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平台

原「台灣史資訊交流站」,並擴大為台灣文、史、社會科學與藝術研究範疇的交流平台。

Browsing Posts in 徵稿/徵人/獎助

2012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
主辦單位:彰化縣政府
執行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承辦單位:建國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研討會之目的
2011年彰化縣政府為了促進地方觀光產業,擬訂了「彰化走出去,世界走進來」的策略,於本校建國科技大學舉辦了第八屆「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主題著重於「文化資產與在地文化」的關係,期使在文化資產的推動底下,反思如何提升在地的觀光文化事業。此一議題事實上是希望透過文化資產的研究,引導文化創意成為一種新興的產業體,達成「文化產業化」的目標。
事實上,2007年彰化縣縣長卓伯源先生的施政方針,便是確立以打造「黃金之手、藝匠之城」為目標,提出所謂「二四六八十」方案,也就是兩大都市計畫、四大工業區、六大交通系統、八大生活區品質提升、十大博物館的建立。這個方案本身的擬訂,彰顯了傳統產業在彰化的影響力,它擁有全國為數第三的工廠數,也擁有全國排名第五的產業工作人員。2011年經建會為了讓每個產業有落腳的地方,每個區域有主打的產業,增加在地就業機會提升國人所得,「產業有家,家有產業」計畫,積極建構台灣未來10年產業發展藍圖。彰化縣政府於是以「產業有家、家有產業」做為施政方針。從「黃金之手、藝匠之城」到「產業有家、家有產業」,顯見地方政府對於振興產業的企圖心。因此,以往將彰化縣歸類為農業大縣的做法,似乎忽視它本身特有的產業特性與結構,特別是此地許多產業,不僅居全國鰲頭,甚至已成為世界知名大廠(例如美利達、正新輪胎、頂新集團)。同時反應了彰化歷史發展的深度,其珍貴性並不僅只有文化資產的面貌,也有歷經幾代自身沿襲與傳承的產業精神,經由不同時代變遷考驗下,展現現代化競爭力的產業文化結晶。
「2012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主要目的,便是希望透過對「彰化產業文化的變遷與發展」的探討,從而了解彰化產業的歷史發展、產業群聚空間的改變、企業文化的變遷,以及這些產業又如何結合彰化特有的歷史縱度,形成文化產業與產業文化,彼此互為交融、互為影響的關聯性,逐步走向「產業文化化」的目標。

研討會主題說明

以目前行政院主計處對產業分類的分法,針對彰化特有的產業別加以區分,共有機械五金工業、紡織、玻璃、車輛零組件、自行車、食品等產業,因上中下游群聚,供應體系完善,研發與製造能量強,已成為全國重要產業生產重鎮。這些產業的發展,有的歷經幾代人的貢獻,有的歷經近一世紀的發展,已積累了龐大的產業文化資產;加上彰化縣深具縱度的歷史背景,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產,進而形成特有的文化產業結構。換言之,產業文化與文化產業兩者,與時俱進的並存在彰化歷史發展的軸線裡,自始以來就有密切的關係

(A)在地產業研究:工藝產品(木雕、石硯、木傢俱)、食品產業(頂新、泰山、中美製藥)、休閒產業(美利達)、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化)、建築產業(龍邦建設)、機械產業(鑫謚企業社)、媒體產業(地方報紙:《鹿港時報》、《彰化時報》、《和美時報》、《員林鄉親報》)、科技產業(宏碁、帝寶)、製造產業(正新、寶成、宜進實業)、交通產業(彰客、員客)、服務產業(台灣人壽)、紡織產業、花卉產業以及其它相關在地產業…等。
(B)產業文化研究:包括產業經營文化、產業經營變革、產業經營策略、產業文化資產的再利用、產業文化資產的空間規劃與設計、各類產業園區與地方產業文化館設置的研究等。
(C)產業變遷研究:包括社會變遷與產業結構的變化、產業經營的變遷。
(D)地方產業發展史。
(E)產業人物研究。
(F)產業群聚與空間分析。
(G)產業文化化研究。
(H)其它產業相關議題。

採邀稿及徵稿方式同時進行,徵稿部分之摘要需經審查委員會議審查通過後,方接受投稿。

研討會時間:2012年9月22日、9月23日
論文摘要截稿時間:7月15日
論文摘要審查回覆時間:7月23日
論文全文截稿時間:8月25日
參與費用:免費

聯絡方式:E-MAIL:chihung.tang@msa.hinet.net
聯絡電話: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04-7111111林月昭小姐詳細報名與徵稿事項、徵稿格式、相關事項請參閱前述相關網站。

研討會網站

【徵稿】2012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學術研討會

【會議宗旨】
針對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的學術研究、資料近用、人文社會應用、教育推廣、數位典藏技術等層面,提供學術交流之平台。

【徵稿主題】
與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理論探討、應用、推廣、技術發展相關之論文。如:
(1)人文社會科學:語言、文學、考古、生態、社會、經濟、政治等應用。
(2)自然環境生態:地質地形、地景保育、動植物地理資訊、醫學地理與公衛。
(3)資料近用:智財權、授權機制、資料供應、應用加值、傳播分享。
(4)教育應用:教材教法創新、中小學教學應用、大學課程融入、社會教育推廣。
( 5 )數位典藏技術:網路GIS應用開發、資料視覺化、資料庫整合管理

【會議日期】2012年10月16日(二)~17日(三)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
【會議網站】
http://aspa.teldap.tw/
https://sites.google.com/site/2012gisconference/conference

【重要時程】
提交論文摘要截止:2012/06/20
摘要審核通過通知:2012/07/10
論文全文收件截止:2012/08/25
線上報名時程:2012/06/20~09/25
◆投稿方式
請上網填寫個人報名資料表並寄論文檔案。
1) 個人報名資料表
請進入會議網站填寫:2012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研討會 論文摘要投稿資料表
———————————————————————
2) 論文檔案:
請依論文摘要規範書寫,並將檔案命名為:投稿人姓名__論文摘要名稱.doc
———————————————————————
3) 投稿程序:
登錄投稿資料表後,將論文摘要寄至計畫專屬信箱: teldap.ntu@gmail.com
信件主旨:投稿人姓名__投稿2012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研討會
———————————————————————
◆繳交期限:即日起至 2012年6月20日晚上12點止 。逾時恕不受理。
◆ 指導單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分項計畫
◆ 主辦單位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地理資訊應用推廣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會議聯絡人
地理資訊應用推廣計畫 助理 王小姐
電話:02-3366-5835分機12
E-mail: teldap.ntu@gmail.com

2013年文化研究學會年會徵稿啟事
公共性危機:2013年文化研究會議

會議日期:2013年1月5、6日(星期六、日)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台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會議地點:台灣師範大學

大會主旨:公 共 性 危機
公,背私也。共,同也。台灣社會近年傾全力打造「公民社會」及其想像,鼓動集體積極參與社會,志工台灣、義工台灣、漂鳥台灣,盡可能地動員所有「公民」。一種新的公共社會似乎正蓬勃誕生,小地方大市集的小聚型態,也挑戰何謂「公共/私」的概念劃界:公共性看似大幅揚升,個體的隱私卻受到前所未有的「監視」,而這股氣氛蔓延在社會生活、勞動生活、親密生活……,全面籠罩。公與私之間越顯曖昧難辨,如此,隱私易於見光、曝光、走光,易為人所合理化。可以說,這是公共性的全面進犯,今日個人私隱似乎無所遁逃。與此同調共舞的是,「私有化」(排除公共性)以「隱私」之名,拒絕展開公共的政治性思考與行動策略。
若說人們同享一個地球,那麼全球或許能粗淺地被稱為某種公共空間。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物流、金流與人流「往/來」頻繁,當人們自認為全球公民並以為能恣意擁抱全球、行腳全球時,卻可能遭遇重重阻礙。全球化流動進一步連帶而來之高度混雜的社會,各種由文化所中介之身分想像、治理技術及各類彈性連結形式應運而生,舉凡資本流動所結構與再結構的新地理形勢、人力專業才能的外包與買賣、情慾認同與衝突的跨界連線,以及意識形態的各種跨地域翻譯與實踐等,使得大小衝突日增,時有所聞。於是,現下社會有各種潛藏的或被聲稱的危機環伺在旁,同時亦有各種因應危機的治理技術橫亙在前。無疑的,這是一個全球社會、公共社會,更是一個各方面對危機、處理危機的風險社會。
這是個最危險的時代,是否也會是個充滿轉機的時代?文化研究學會今年以「公共‧性‧危機」為主題,它能任意排列組合重定字義,亦能隨意去頭去尾刪減增列。而□□性充斥在當代學術語境裡,說明□□既是流變的過程,也成了正典定論。因此,「公共‧性‧危機」可以談論「公共性的危機」,亦能談「公共中的『性』危機」,當然,它更能談現代社會所面臨各式危機的公共性。現在,請重組您的創意與想像,回應台灣社會文化面臨的「公共‧性‧危機」,並開放多重解讀「危機」的可能性。我們歡迎各種運動策略、行動方針、理論思索、經驗觀察以及田野反身等各類文件賜稿。

年會議題規劃:
1. 都市更新的義利之辨
2. 圈地及其不滿
3. 性/別異類恐「懼/拒」與酷兒污名連線政略
4. 藝術的公共性
5. 學場現形記
6. 做研究,您專業,IRB,我內行
7. 意識形態與文化再現的結合與挑戰
8. 台灣電影的轉機或危機?
9. 真假個體化/真假公共性
10. 文化政策,理?不理?
11. 開放議題

各子題構想:
(一)都市更新的義利之辨(策劃人:王志弘)
都市更新和建商圈地爆開了醞釀已久的社會矛盾。除了以憲法權利和私產權正當性,對抗惡法亦法、依法行政的國家暴力和專業心態;質問可疑的公共利益宣稱如何包裝財富慾望;以及,尋思多數決能否等同民主,少數權益如何尊重的制度難題外,我們必須面對新自由主義與新威權治理正聯手侵蝕古典自由主義的人權信念和私產迷思,因而法治、私產權、公共利益、民主和正義,都顯露出其為社會建構和鬥爭場域的本質,值得我們放寬視野來追究來龍去脈,探問出路何在。
(二)圈地及其不滿 ( Social enclosures and their discontents)(策劃人:何東洪)
圈地(enclosure),顧名思義,是社會中的資源、權力的封閉過程。從農業政策、土地開發到文化政策,過去二十年的台灣,我們目睹了一波波不同類形的圈地運動。不同以往威權統治的威嚇,這波圈地運動以形式民主的兩黨政治為依靠,讓少數群體與政治力量共謀在制度的保護下行使強取掠奪之實。各式各樣的圈地,使得台灣在資本主義發展下,越來越朝向政治、經濟、生活及文化資源的兩極化。
因此,此主題希望討論以下課題:
1. 各種圈地機制化的歷史-社會脈絡討論。
2. 具體圈地運動及其不滿、反抗的經驗研究。
其他相關的反抗圈地的議題。
(三)性/別異類恐「懼/拒」與酷兒污名連線政略(策劃人:林純德)
當前台灣社會中的文明化公民的性/別異類恐「懼/拒」乃鑲嵌著中產階級主流價值與極端保護主義色彩,於保守團體、人士的操弄及大眾媒體的中介下,近來在一些案例上更顯熾烈,其中包括台鐵公共性事件、愛滋器官移植風波、地方政府拒設性交易專區、「真愛聯盟」的反同志教材、同志團體「彩虹天堂」被迫搬離台中一中商圈、「性霸凌」入法、白玫瑰法案、副總統候選人配偶觀看猛男、「人妖」秀遭到政敵嚴厲批鬥、作家立委的「剩女說」及人口學者的「剩男論」等。另一方面,在地酷兒社群近來也針對美國學者海澀愛所提出的「污名連線政略」進行參照反思,期以蘊蓄、匯聚在地性/別少數與其他污名的連線動能,進而攪擾主流常規、價值。本屆年會誠摯廣邀各界怪胎異類、魑魅魍魎及關注邊緣性/別議題的學者、社運人士前來發表學術論述、分享運動經驗。
(四)藝術的公共性(策劃人:郭秀鈴)
「藝術是社會的產物」此一觀點深植於1970年代以降之當代藝術研究論述中,當一切事務皆無法自外於社會結構時,藝術也不例外。以此視角觀之,藝術創作與公共性意涵的緊密扣連難以置疑,而藝術作品也無法再被詮釋或接受為藝術家天份的純粹展現。在這個脈絡下,藝術的公共性、以及相關的危機層層交疊,錯置於文化、社會與歷史網絡裡。本論壇徵請相關研究者發表與「藝術的公共性」議題相關之論文,討論內容包括:
1. 藝術的公共性如何定義?以藝術之名違反/挑戰社會規訓機制的藝術表述,其公共性相對位置為何?在複製、再製、與回應等不同的運作邏輯中,藝術與社群公共性間的關係為何?當前的藝術生產機制對於藝術的公共性展現了何種危機?
2. 藝術的公共性所觸及之危機,如創作媒材(或創作形式上)的、生產機制的、抑或作品的詮釋與應用危機;
探討身體的、性別的、或個人經驗等議題的藝術作品在在今日的公共空間展示機制中,其社會意涵為何?
(五)學場現形記(策劃人:戴伯芬)
流浪教師滿街跑、學生假實習真剝削、教授與實習醫師過勞死、失業博士縱火…這些賅人聽聞的社會新聞已經成為臺灣當前高等教體制下的新社會問題。教育為百年樹人工作,高教的勞動體制危機也是整個社會人力資源再生產體制的危機。教師背離了師者做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從知識份子變成大學評鑑制度下的論文生產線技術勞工,承受過勞的高風險以及六年條款等不利勞動條件的威脅;更多擠不進教職的博士大材小用,淪為專案、流浪教師、甚至是降薪的產業派遣勞動力,在生涯困境中徬徨踟躕;學生與助理做為勞動的底層,以實習或實驗之名,被迫成為論文或計畫生產線的非熟練工,擔任臨床或實驗室的操作員,在節節下降的薪資水平下,缺乏基本的勞動保障,也承受了特定實驗室或醫院的職災風險。警衛 與工友也在過剩的教育市場競爭中,從正式雇用轉為約聘或外包制,喪失了敘薪與退休的基本權益。
本子題徵求具有幽默、故事性的高教勞動人物或事件,如果本人現身願意現身說法最好,或匿名以文字、影象、動漫畫的方式呈現皆可,目的在突顯當前高等教育體制的荒謬與怪誕現象。
(六)做研究,您專業,IRB,我內行(策劃人:戴伯芬)
過去,臺灣的研究者可以為所欲為地以研究之名,對於受試者進行各種實驗與操弄來達成研究的目的,臺灣原住民的檢體甚至可以在國外人體生物檢體網站上(Coriel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以區區五十幾塊美元購得。然隨著人體研究法的通過與實施,臺灣學術界正籠罩在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檢查制度的危機中。IRB這套從美國生醫界移植過來的研究倫理審查制度,如何在學術自由與受試者保護中取得平衡?在臺灣的學術現實土壤上究竟可以發揮多少保護受試者的功能?還是演變成另外一套控制學術自由生產的科層制度或新研究保護商機?而從生物與醫學而來的審查制度又如何在人文社會科門中落實?自然科學的研究倫理典範將在社會科學界中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做研究,您專業,IRB,我內行」的廣告詞預示了一套以保護受試者為名的研究檢核機制,可能對應著以商業化邏輯來解決研究倫理危機,進一步危及學術自由的新風險。
(七)意識形態與文化再現的結合與挑戰(策劃人:張碧君)
國家的意識形態在遇到危機時,經常試圖與人民的日常經驗重新結合,並因此體現在都市更新、地景改造、更換文化展覽內容,或編改教育課程等方面。體現在東亞國家的例子像是韓國的清溪川整治、馬來西亞打造的超級媒體走廊,及新加坡將(新)儒學編進教材。當各種文化再現仍以服務國家意識形態為目的,本子題希望檢視以公共性為名的文化政治如何轉型、如何建構?另一方面,這樣的文化政治又抹滅了什麼記憶?排除了什麼生命經驗與軌跡?
(八)台灣電影的轉機或危機?(策劃人:王君琦)
從《海角七號》到《艋舺》、《雞排英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賽德克巴萊》,再到今年初的《陣頭》,國片破億已經不是特例,總市佔率也衝向兩成,相較起十年前的慘澹,顯現了蓬勃生機。但究竟轉機出現的成因與條件為何,又是如何得以延續?而在形成轉機的利多因素與復甦現象的背後,是否暗示了什麼樣不同於以往在內容主題、美學形式、乃至產業發展上的危機?
(九)真假個體化/真假公共性(策劃人:李明璁)
早在半世紀前,理論家們已不約而同地對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所謂個性差異,予以犀利批判;如阿多諾論流行音樂的「偽個體化」或布希亞論商品訴求的「邊緣性差異」。這些立基於馬克思主義的典範論述,在二十世紀末、逐漸從注重工作倫理轉向追求消費美學的社會變遷中,儘管還是力道強勁地促使人們進行反思,但卻也有不同路徑的細膩觀察與之對話(比如社會學家貝克即主張個體化確切存在、且增進了反思現代性)。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應於真假個體化的論辯,則是關切公共性究竟為何與該當如何的思考。無論是哈伯瑪斯早已指出的公共領域再封建化問題,或者此刻發生於我們生活周遭、各種假公共之名圖私利之實的怪象,都迫使我們面對真假公共性的矛盾。
當虛假的個體化/公共性,在資本主義國家、企業與消費市場的共謀下,無所不用其極地偽裝成所謂個體化/公共性時,作為社會公民與自由個體的研究者、評論者、創作者乃至消費者,就必須更具批判之眼地看穿這些「說得跟真的一樣」的神話、與「其實是玩假的」遊戲。據此,本次年會希望能邀請相關研究論文、田野深度報導、甚或創作/行動計畫,一起來解構除魅,探尋真正能促進自由個體化與社會公共性的各種可能。
(十)文化政策,理?不理?(策劃人:殷寶寧)
「文化研究」是否討論「文化政策」的理論思辯持續挑動兩者從概念到實踐的關係,「文化」,轉瞬間炙手可熱。小自個人風格展現與魅力創造,符號行銷到品牌商品銷售、區域產業發展、大至城市競爭、國族邊界到全球流動,莫不隨處牽動著「文化」這根敏感神經。或挪用、或扮裝、或治理、或抵抗、或嫁接、或盜版、或山寨,對文化政策與治理的批判反思仍是一場持續邀請對話的戰局。
(十一)開放議題

提醒事項:
1. 本次大會可接受的提案形式有:論文、圓桌論壇、展演工作坊等三種。提案截止日期:2012年7月8日。
2. 論文投稿者請寄中文摘要(800字以內),首頁左上方註明欲參加之子題或開放議題。並請附上作者簡歷(brief CV)(包括學經歷、現職、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可利用後附之「文化研究年會投稿摘要表」。
3. 圓桌論壇及展演工作坊之提案,則請附上構想、引言人名單與提案人簡歷。
4. 本年會發表論文及摘要均無稿酬,格式請依學術論文格式撰寫。
5. 投稿和提案請以e-mail 寄到文化研究學會信箱:csa.taiwan@msa.hinet.net (主旨請註明「投稿文化研究年會」,並註明投稿子題或提案名稱)。
6. 論文摘要(經年會籌備委員會初審後)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2年7月22日。
7. 請於2012年11月30日前繳交至少全文5頁之稿件。
8. 論文如經審查接受後,如有一稿多投狀況,請來信告知。
9. 若有任何詢問,請逕行與學會秘書處聯繫。並請參考文化研究年會議題規劃。

聯絡電話:02-3366-5840(賴彥甫秘書)
學會網頁:http://www.csat.org.tw

2012年臺灣社會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社會創新:後全球化之路
徵稿啟事

會議主旨

社會創新,是實踐社會變遷的創新,是另類世界開展的社會實驗,是自由競爭、市場神話、科技官僚與功利理性之身體政治的解殖計畫。社會創新關乎創意,但不同於當下已經市場化的「文化創意」;社會創新關乎組織,但不同於高舉競爭力大旗的企業或官僚「組織創新」;社會創新關注科學技術發展,但不以促進生產力為囿限,更關注生產關係的改變。在人類的文明化過程中,社會創新有淵遠流長的歷史,不論是傅立葉(C. Fourier)的「法朗斯特爾(Phalanstère)」,霍華德(E. Howard)的「花園城市(Garden City)」,中國的鞍鋼憲法,還是當代的社會中心、社群藝術與公平貿易認證,皆為其樣式。

本次研討會將以社會創新做為主題,邀請與會者彼此對話,從社會學的角度探討臺灣社會創新的時間和空間條件,表現的形式、活力和理念,對社會創新這個主題進行細緻的討論、延伸與批判,從而尋找活化臺灣的社會動力。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霸權下,我們看到社會創新的蓬勃發展樣貌,如社群經濟、另類發展、基進民主、另類全球化、文化行動主義、另類媒介、合宜技術和新社會運動等等。這些並不是空想的社會烏托邦或鄉愁的回歸,而是人民有意識的,在他們無法選擇的歷史和地理條件上,以自身的方式塑造與掌握自己的生存境遇。對於這個過程的觀察和探討,以及由此引領出來的活力與變化,將證示後全球化(post-globalization)已經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而出現。對社會創新可能開出的後全球化地景進行考察和研究,自有其必要。

本此方向,我們歡迎所有社會學界的朋友與國科會專題計畫的主持人,一起參與這次的會議。除了自組議題的討論群外,大會也接受與主題有關,或其他主題的個別文章的報名發表。投稿者請在6月1日前將詳細的論文摘要(五百字為限),以及作者的姓名、服務單位、職稱、電話和email地址傳送至東海大學社會學系(請註明投稿「社會學會年會」或「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以利場次的安排)。自組議題討論群者,請匯集後一併傳送,並註明議題負責人。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主辦單位: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臺灣社會學會
會議時間:2012年11月24-25日(星期六、日)
會議地點: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
大綱審查結果通知日期:2012年6月15日
論文截稿日期:2012年10月31日
聯絡電話:(04)23590121轉36300-2;email: tsa2012@thu.edu.tw
年會網址:http://TSA2012.thu.edu.tw

第三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變遷中的南瀛宗教
徵 求 論 文

臺南為文化古都,三百多年來的傳承,也使得臺南地區的宗教文化極具特色,譬如黑頭道士、法師、燒王船、登刀梯、八家將以及各式陣頭等等,在臺灣北部都較為少見。臺南地方的各類宗教活動,從荷蘭時期以來就不乏文獻記載,清末、日治時期以來,投入宗教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近十數年本土研究興起,成果更為豐碩。2010年臺南縣市合併,在新的地理概念下,我們擬趁此機會,回顧與展望臺南地方的宗教研究。

1. 論文主題:
為突顯臺南的宗教文化,我們計畫邀請不同學科、研究不同宗教的學者共同參加研討會。具體而言,包括:
西拉雅傳統宗教
漢人民間宗教(包括一貫道、靈山派等)
道教
佛教(包括密教、齋堂、釋教等)
基督宗教
日治時期宗教
其他新興及新近外來宗教

學者的論文需以臺南為主要研究範圍,或與臺南之間的比較研究。撰稿者在論文裡得詳細回顧相關的文獻,描述自己的田野材料,期望能進而提出理論上的意義。

2. 研討會日期、地點
時間:2012年10月20-21日(週六、日)
地點:臺南市(詳細地點待確定後公布)

3. 論文題目、摘要截止日期:2012年5月15日
論文題目、摘要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一頁為原則。請在5月15日前以電子郵件寄至葉春榮(yeh@gate.sinica.edu.tw)及溫勝智(ic.tahr@gmail.com)。籌備會若審查通過,遠地同仁我們將補助來回旅費及食宿。

4. 論文截止日期:2012年10月1日
論文以中文或英文撰寫,以15頁為原則。

5.「第三屆南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小組:
南瀛國際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艾茉莉(Fiorella Allio)、陳奇祿、曹永和、吳密察、蘇煥智、謝國興、植野弘子(UENO Hiroko)、林玉茹、戴文鋒、葉春榮、劉益昌、賀安娟(Ann Heylen)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
臺南市政府

———————————————————————————–

CALL FOR PROPOSAL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nan Area Studies

“Religion in transformation in the Tainan Area”

October 20-21, 2012, Tainan City (Taiwan)

Tainan is a historic cultural city with characteristic rituals and special local religious developments.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Black-head Taoists, Red-head Taoists, Royal Boat Burning, Knife-ladder Climbing, Eight Generals troupes, as well as various kinds of religious processions which can rarely be seen in northern Taiwan nowadays, have been inherited along the centuries and passed down to the present generations.
Ever since the Dutch Period in the 17th Century, local religious activities have been sufficiently documented in archival reports. From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growing attention was dedicated to religion studies in the Tainan area. In recent decades, the revival of local studies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ever increasing and rich research findings. Thu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nan Area Studies plans to re-contextualize this development and to point out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this field.
Although the focus of the conference is on the Tainan area, papers includ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Tainan and other regions of Taiwan, or other parts of Asia, are also very welcome.
To underline the featured religious culture in Tainan, we encourage proposals for papers that deal with the following topics:
1. Related topics:
(1) Traditional Religion of the Siraya people
(2) Popular Religions (including the Unity Sect, the Ling San Sect, etc.)
(3) Taoism
(4) Buddhism (including Esoteric Buddhism, Vegetarian Halls and Lay Buddhism)
(5) Christianity
(6) Religion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7) Newly risen or imported religions

2. Date and Venue of the conference:
Date: Saturday 20 October and Sunday 21 October, 2012
Venue: Tainan Inner City, Taiwan.
3. Abstract due for: mid-May, 2012.
4. Paper due for: September 20th, 2012.
5. Details:
* Please submit an abstract of one page.
* All the submitted abstracts will be examined by the Conference Planning committee.
* Abstracts and papers can be written either in English or in Chinese.
* The conference will be conducted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 Papers should review the literature on the chosen topic, present materials collected through fieldwork and/or archival research and should open to future perspectives.

6. Further information:
* Please submit your proposal to both e-mail addresses:
Chuen-rong Yeh at yeh@gate.sinica.edu.tw
and
Steve Wen at ic.tahr@gmail.com.

* Paper presenters will be eligible for the reimbursement of travel expenses and hotel accommodation will be provid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onference.

2012 Conference Planning Committee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ainan Are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Studies –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Tainan City Government

「第七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徵稿

民國101年8月23~24日將舉辦「第七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凡與「臺灣總督府檔案」相關議題之研究,歡迎投稿。
◎ 投稿日期:即日起至101年3月23日(星期五)止
◎ 稿件字數與審查:論文題目、大綱及摘要(600~1‚500字),請於截止日前(含)投稿。一經入選者,另通知撰文並給予發表費。日後彙整出版論文集時,經審查通過者再依照字數核算稿費,每千字新臺幣700元計(字數最高以2萬字為限)。
◎ 投稿與連絡方式:
1. 郵寄:請將論文題目及大綱列印紙本投寄本館。
2. 地址:54043 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整理組 收
電話:049-2316881轉305或321
*信封請註明<投稿>
3. 電子郵件寄送schau@mail.th.gov.tw或clil@mail.th.gov.tw

來源

一、時 間: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二、目 的:為促進臺灣史研究之國際交流並鼓勵年輕學者發表論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與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擬合辦「臺灣研究在韓國與臺灣史新研究研討會暨2012年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年會」。
三、議程安排:上午場次由韓國學者發表韓國學界最新的臺灣研究概況、新史料發掘、新方法或新研究方向等文章;下午場次由近兩年取得博、碩士學位者或已完成論文且未發表之博、碩士生,就其學位論文擇精發表。
四、徵稿時間:6月1日(一)前提交博、碩士論文。

六月中旬於本所網頁公布錄取名單。如獲錄取,請於8月29日前繳交會議論文(論文改寫,新細明體12號字,以word檔處理,文稿請勿超過25頁)。歡迎研究主題與臺灣史研究相關之年輕學子踴躍參加。

臺灣史研究所所長 謝國興
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林瀚東
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年會承辦人 黃富三
敬啟
2012年3月5日
※博、碩士論文請寄至:臺北市南港區11529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館北棟8樓) 王美雪小姐 收
※來函時,請留下您的聯絡方式(Email及電話),以方便聯繫。
※論文將於會後提供本院聯合圖書館典藏,不再回寄;如有需要回寄,請來信時註明。

聯絡人:王美雪
電 話:(02)2652-5374
傳 真:(02)2788-0579
Email:twconf@gate.sinica.edu.tw

來源

2012年西川滿大展開幕暨學術研討會
論文徵稿啟事

指導暨補助單位:雲嘉南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主辦單位: 真理大學 台灣文學資料館
國立台灣文學館
會議日期:2012年6月29日(五)
會議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
徵稿對象:對西川滿先生相關議題有興趣之國內外人士。
徵稿主題:與西川滿先生相關之研究論文。
徵文方式:兩階段篩選與發表:

第一階段 報名者需於2月28日前繳交500字以內之論文摘要,經專家學者討論篩選。
第二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論文,須於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撰寫並將電子檔寄達主辦單位,後於研討會上正式發表。
徵文期限:即日起至2012年2月28日止。將500字以內之論文摘要寄達主辦單位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或以電子郵件寄送。

稿酬:僅供車馬費(實報實銷)及會後製作之論文精裝本一冊。
寄件方式:
(1)以紙本郵寄至72147台南市麻豆區北勢寮70-11號真理大學 台灣文學資料館(註明參加2012年西川滿大展開幕暨學術研討會活動)。
(2)電子郵件:將電子檔案寄至 fumeko0601@gmail.com 李小姐收
入選論文公佈:2012年3月12日前於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網站公佈。
論文入選公布網址:  http://mttwn.mtwww.mt.au.edu.tw/front/bin/home.phtml
聯絡人:真理大學 台灣文學資料館 李小姐
聯絡方式:fumeko0601@gmail.com
聯絡電話:06-5703100#6165

■ 論壇緣起
1912年7月,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木工科」成立,十四位來自全台各地的台灣人開始接受西式建築教育訓練,也開啟了台灣百年建築教育的濫觴。1929年,第一個學術研究組織「臺灣建築會」成立,其《臺灣建築會誌》的刊行,使得建築知識透過研究、交流,得以向外傳播,逐漸形成了以藤島亥治郎、千千岩助太郎及田中大作為主的建築研究風潮。1990年代,新一批學成歸國及本土建築史學者,於田野調查、研究著述之際,亦同時透過學院教育傳承其論述觀點與技藝,進而引領出新一波的建築史研究高峰,可謂蔚然成風、薈萃一堂。
「台灣建築史學會」於2008年4月12日成立,期望透過演講、座談、參訪及研討會議等活動的舉辦,積極推動台灣建築史學專業研究、教育工作,進一步增進台灣建築史學界與國際間的交流。2011年6月,第一屆台灣建築史論壇於台中舉辦,藉由專題演講及年輕學者近期研究成果的發表與討論,共同促進了國內建築史研究學者的交流與互動,也激盪出許多新的研究方向。時值百年歷史時刻,回顧台灣百年建築研究歷程,恰可作為展望下一世紀新建築論述的使命與契機。
回首過去,策勵未來。本次會議將以「台灣建築百年學術之路」為核心,除了探討台灣建築論述的形塑與發展歷史,也關心其在亞洲甚或世界建築網絡的特殊地位。希冀邀請不同議題具深厚研究經驗之專家學者,對於百年來台灣建築論述之演變進行探索,亦期透過論壇研討、集思廣益的過程,提供新世紀建築史論述發展方向的思考。藉由本次研討會議的舉辦,不僅回顧百年來建築史論述脈絡、見證台灣百年建築教育的風華歷史,更可展現台灣建築史學界自我省察的能力。
■ 論壇時間:2012年3月10日(六)
■ 論壇地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館
■ 主辦單位:台灣建築史學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 協辦單位:台灣文化資產學會
■ 重要時間與相關事項
‧摘要報名:2011年12月15日(四)
‧論文截止:2012年1月15日(日)
‧審查結果公布日期:2012年1月31日(二)

■ 聯絡方式
聯絡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建築.空間.文化研究室」,蔡先生或蔡小姐
電話:(02)2771-2171轉2985
電子郵件:2012saht@gmail.com
地址:11608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一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2012第五屆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
指導暨補助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

會議日期:2012年3月23日(五)-25日(日)
徵文對象:臺灣與日本各大學博士班研究生、青年學者。
徵文主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之臺灣史研究論文。
徵文方式:兩階段篩選與發表:
第一階段 報名者繳交3000字以內之論文初稿,經專家學者討論篩選。
第二階段 通過第一階段篩選之論文,撰寫成完整之論文後,於研討會上正式發表。
徵文期限:即日起至2011年11月30日止。將3000字以內之論文初稿寄達主辦單位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或以電子郵件寄送。
寄件方式:
(1)以紙本郵寄至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註明參加第五屆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徵文活動)
(2)電子郵件:將電子檔案寄至 a8702228@gmail.com 曾先生收
入選論文公佈:2011年12月31日前於臺灣史研究所網站公佈。
論文入選公布網址:http://www.taiwan.nccu.edu.tw/national/
聯絡人: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曾先生
聯絡方式:a870222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