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平台

原「台灣史資訊交流站」,並擴大為台灣文、史、社會科學與藝術研究範疇的交流平台。

Browsing Posts in 口述史/回憶錄

書  名 : 《警界硬漢‧王一刀—前警政廳王一飛廳長口述訪談》

出版者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 : 民國101年10月
定  價 : 新臺幣250元

本館執行「臺灣省政人物口述訪談計畫」之第三本訪談文稿《警界硬漢‧王一刀-前警政廳王一飛廳長口述訪談》,已於101年10月印製出版。該計畫於民國98年及100年各出版一輯,惟前兩輯係採將幾位廳處首長或副首長之訪談文稿合輯出版;嗣因考量各執行小組之採訪進度不一,乃自第三輯起改採個別出版方式。

警政的工作性質與一般行政機關不同,檢、警、調體系總是給民眾有一種嚴肅且難以親近的感覺;此次藉由本館洪瑞豐編纂訪談臺灣省政府前警政廳王一飛廳長的機會,讓外界對於警察單位工作的艱辛及內容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王前廳長既是臺灣省最後一任的警務處長,又是唯一的警政廳長,且其任職期間適逢精省作業,甚具代表性。由他來口述精省前後的臺灣省警政歷史,確屬最佳人選。加以王前廳長豐富的人生閱歷,廉能正直為國人所欽敬,本書訪談內容不僅讀來頗具趣味性,更增添其警世意義。

《警界硬漢‧王一刀—前警政廳王一飛廳長口述訪談》一書,係將王前廳長「渡海來臺」、「求學過程」、「公職生涯」、「退休生活」等階段分成十個章節,並以單元小故事方式呈現。
來源

從二等兵到教授:馬忠良回憶

作者:馬忠良
出版社:新銳文創(秀威代理)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094941
裝訂:平裝
定價:340元

成功大學教授、《海鷗詩刊》發行人馬忠良回憶一生,六歲即因盧溝橋事件爆發而回山東陵縣避難,此後歷經國共抗戰,先是淪為山東流亡學生,後被攔截徵召為二等兵,1949隨國府遷台,發憤讀書,終成大學教授,化育莘莘學子。書中記載斑斑可考,真實反映大時代下的人物血淚。

作者簡介
馬忠良

1932年生,山東省陵縣人,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1971年美國奧立岡大學教育碩士,1978年美國南伊利諾州立大學教育博士。
自1985年起先後任成大外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訓導長、學務長、教育研究所所長。2000年創辦立德管理學院應用英語系,並兼該校學務長,2006年曾受聘該校講座教授。
曾擔任《海鷗詩刊》發行人,出版詩集《冬季以望遠鏡賞鳥》乙冊,專著兩冊。

來源

《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紀錄》

作者:黃克武等 訪談,周維朋等 記錄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出版單位: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蔣中正總統對近代中國影響深遠。本書透過三十幾位侍從人員的口述,回顧他們從大陸至台灣,追隨蔣公左右的所見所聞、生活點滴。他們亦述及蔣家成員、孔宋家族與官邸的互動關係等。此外,也兼述受訪者個人經歷大時代的成長與經歷。這些口述內容,提供不少鮮為人知的訊息,不僅是十分珍貴的史料,可做為歷史書寫之佐證,也深具可讀性。

來源

警察與二、二八事件

作者:習賢德
出版社:時英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53728
裝訂:平裝
定價:360元

二二八研究表面似乎告一段落。「官逼民反」、「國家大屠殺」、「蔣介石是二二八原凶」早已成為定論,不肯讀書又不考據歷史的國民黨團隊,為了搶得本土話語權,竟欲拒還迎不時配合演出。除了二二八基金會賠償、除了全省各縣市二二八紀念館企圖壟斷史觀,馬英九更年年含淚道歉。但是背負著「外省原罪感」的馬英九,卻從來不敢「順便」追悼一下二二八中死難的幾百位外省老弱婦孺。

真實的二二八歷史是醜陋的,民進黨扭曲歷史為了奪取政權,國民黨配合演出是為了選票,歷史真相呢?

一個治安事件,從蔣介石、陳儀到所有軍政首長都是罪人,所有參與者包括流氓、皇民份子;強奸犯、縱火犯、搶劫犯都成了「烈士」,世界上會有這種事?

綠色學者利用政府經費做了大量有關二二八口述歷史,這些口述歷史學術價值不高,原因是:

一、作者專業訓練不足。
二、作者多有語言誘導被訪問者之惡行。
三、被訪問者外省人很少,大部份是所謂本省「受害人」的一面之詞,史料價值不高。

習賢德教授,是台灣少數性格狂狷的知識份子,多年前即懇切拜訪民國卅四年十月來台接收警務且親歷二二八動亂的中央警校台幹班菁英,完成了珍貴的口述歷史。當時這些前輩官警仍有五百多人,接受訪問的共卅七位。

本書對二二八歷史非但保存了許多親歷二二八警官、員警的回憶,而且這些員警在二二八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參與暴動、代表民眾與政府談判的民間領袖截然不同。這本書彌補了多年來口述歷史的一片空白,他們的口述歷史對二二八的許多描述竟然跟其他本省人親歷者說法完全不同。

習教授的口述歷史完全按照正統方法進行,心中沒有立場,過程沒有暗示誘導,其史料價值非常高,而且可補二二八口述歷史缺少外省人及政府官員部份的大漏洞。

憑藉「有幾分證據,才說幾分話」的學術基本原則,逐段考據撰成本書。其中有關早年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學員的檔案資料,成為本書補述二二八時代背景,以及辯正史觀的重要素材。

研究一個像二二八這樣大規模的治安事件,竟可以沒有警方的口述歷史。參與二二八民眾的說法跟政府軍政首長、員警、外省民眾的說法同樣重要,口述者的說法有立場問題,有心態問題,有記憶錯誤問題。口述歷史只是歷史素材,至於歷史事件之解讀根本就是史學研究者的重要工作,缺少員警察的口述歷史,如何去辨別政府與民間的是非呢?怎麼能深入瞭解二二八這段歷史真相呢?

無論朝野各方的政治立場如何,對二二八事件的評價如何,這本書都是研究二二八的重要史料,除非有人可以具體指證習教授的口述歷史方法錯誤,或三十多位受訪者集體撒謊。

序一:警察見證與二二八真相
序二:莫讓廉價慈悲毀壞公義

第一章:歷史斷裂中的舊憶新愁
第二章:台灣光復初期景況與警政業務之接管
第三章:台幹班招訓班期及其特定使命
第四章:查緝私煙風波之爆發與台幹班見聞
第五章:《警風》二二八事件專號及其影響
第六章:蔣渭川檔案與善後方針
第七章:真相不容曲解.真理愈辯愈明

附錄一:中央警校台幹班二二八事件見聞訪談錄
(01)刁思博、(02)王 雄、(03)王國敢、(04)宋 軍、(05)吳傅青、
(06)吳 淦、(07)孟希融、(08)張其辰、(09)張敏昌、(10)章起照、
(11)許志明、(12)陳天裕、(13)陳天賦、(14)陳仲英、(15)陳秀金、
(16)陳長生、(17)陳盛湖、(18)陳德坤、(19)曾克平、(20)程 琛、
(21)黃厚忠、(22)黃開基、(23)黃福鄯、(24)楊秋江、(25)楊龍溪、
(26)雷烘慶、(27)廖應銘、(28)劉桂林、(29)劉達安、(30)鄭信同、
(31)鄭祖佳、(32)盧飛烈、(33)戴良川、(34)謝令翰、(35)鍾玉高、
(36)顏金邦、(37)蘇天山。

附錄二:中央警校台幹班接管警察機關名單
參考書目

來源

書名 / 災後十年:九二一地震口述訪問紀錄(口述歷史專刊6)

出版日期 / 2012-06-19
作者 / 許雪姬、詹素娟主編、許雪姬、楊麗祝、陳儀深、詹素娟、劉士永訪問
類別 / 口述歷史
出版商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版次 / 初版
ISBN(精) 9789860325683
ISBN(平) 9789860325690
16k 精裝700元/平裝600元
內文頁數 / 634

九二一地震發生距今已超過十週年。十年之間,重建工作陸續告一段落,相關記憶也逐漸沉澱,成為災害歷史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應對與瞭解災害,建置有效的防救機制,是「後九二一時期」必須整理的經驗。由於去古未遠,重建工作決策者與參與者記憶猶新,趁時訪問,記錄珍貴的經驗,是有心留住歷史的國家所不可或忘,因此有本書的進行。本書試圖應用口述訪談方法,針對十年期間,政府決策、影響決策的因素、執行要項、重建問題的發掘與呈現等,進行細緻的探索與釐清,以利於地震災害管理的檢討與精進,或對防災體系的建立提供參考;期盼此一訪談紀錄,有助於了解災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官員、民間業主之間的互動。

來源

現代オーストロネシア語族と華人―口述歴史:台湾を事例として

著者:林淑美 編著
ジャンル:東洋史(アジア) > 台湾
出版年月日:2011/11/28
ISBN:9784762929700
判型・ページ数 :A5・208ページ
定価:本体3,000円+税

【内容目次】
口絵
はじめに―本書の説明
口述歴史記録篇 凡例
口述歴史記録篇
1 幸金蓮(潭南村)
從潭南國小到花蓮幼保科
返回潭南村
地利村的漢人商店
與民和村人結婚
在部落開雑貨店
漢人商店與部落人的衝突
農作物賣給漢人商店
経営経済作物、供應孩子到埔里鎮上學
對山地保留地政策的看法
2 李阿水(潭南村)
個人簡歴
進入山地郷
任潭南村農會代表
3 林以春(地利村)
晩上跟外省人老師學国語
考進農校、太苦了、綴學
和舅舅學做算盤
大哥参與供銷會的成立
供銷會解散後、大哥就原供銷會舊址開商店
競争者出現、搶先到雙龍村開店
退伍後、在地利村開碾米廠兼雑貨店
農民跟著市場走、碾米廠只好収起来
店舗與原住民経済的連帯関係
山地郷農會
姑姑山掘寶熱―日本人埋下的黄金夢
對山地保留地政策的看法
4 劉江濤(地利村)
個人簡歴與家庭状況
父親戦前爲民和村的水●管理員、戦後爲地利村幹事
初中畢業、即任民和村幹事
在地利村兼営商店
原住民做完礼拝、順便購物
収購原住民的農作・山産
収購稲穀、送到民和村的碾米廠
地利村的供銷會
原住民生活的変化
関於山地保留地的買賣
5 湯木根(民和村)
家庭状況與個人簡歴
到姑姑山●寶
回民和村務農
農地改革與民和村的変化
民和村人多租購保留地、種植経済作物
原住民小孩来民和村玩
進原住民部落●蝸牛・豬菜・採茶
「入他們的境界、一定要経過他們的允許●」
「吃番仔的」―原漢交界地帯的漢人商店
6 呉阿四(民和村)
個人簡歴
父母移居抜社埔、「這個地方、人少、地多、好生活」
不是師範学校畢業、但有機會任教職
日本人撤退後的第一年、教育現場混乱
7 呉日華(民和村)
父母搬到山上找工作
土地改革帯来民和村的変化
四健會的會員
父親時代開始経営打米廠
民和村與附近原住民的関係
父子両代都任村長
8 申萬居(黒田守二)(雙龍村)
個人履歴
ブヌン族と警手
公売局と供銷会
漢人商人との商売争い
ブヌン族と保留地
9 伍守仁(東埔村)
従小随著父親打獵
漢人商人収購獵産
退伍後、参與公務
任保留地土地権利審査委員會委員
山地郷漢人與基層選擧
部落的漢人商店
現代布農族人的婚禮
和社的漢人商店
西洋宗教傳入部落
関於恢復原住民姓名
検査哨
10 伍登義(上原信介)(東埔村)
個人簡歴
和社的漢人商店
部落的商店
日本時代和警察・漢人的接触
從沙里仙遷徙到東埔、学習水田耕種
11 簡達龍(地利村)
父親任職山地郷警察
小學同學多是原住民
製図科畢業後、進入山地経営経済作物
地利村的供銷會
地利村的漢人商店
進入潭南村的漢人
國民黨政府早期、原住民對山地漢人公務員的看法
對原住民的観察
進出検査哨的漢人
對山地保留地買賣的看法
阿公是隘勇
12 凌登源(屏東縣車城郷保力村)
個人簡歴
臺湾事件與凌老仙
番割與供銷會

來源
中文書介(臺灣原住民圖書中心部落格)

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台灣的荒謬年代

作者:顏世鴻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807556
裝訂:平裝
定價:450元

在荒謬年代,愛國本身是值得死的罪愆……
他們是台灣最後一代理想主義者,
這更是台灣最後一本良心知識分子的親筆回憶錄

1950年的青島東路三號,約是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之地,當年是軍法處看守所,許多台灣精英知識分子,在這裡等待判決。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中,作家鍾理和之弟鍾浩東,即是從這裡走向馬場町的槍決之路,獄友在此傳唱「幌馬車之歌」紀念他。本書作者顏世鴻即為當年的見證人。

是什麼樣的荒謬年代,會讓台灣知識份子陸續走進青島東路三號?
幸運的人,下一站是監禁綠島;不幸的人,下一站則是血濺馬場町。

本書作者顏世鴻當年在台大念書時因為看了幾本社會主義的書及小說,所以加入共產黨;他所接獲的第一個指示就是:「所有黨員都停止工作。」但是,他仍逃不過被捕的命運。被捕之後,台大宿舍傳說:「他離開的時候,像一個英雄好漢。」

顏世鴻生於「叛匪之家」,1895年,祖父曾參加劉永福的義勇軍,在蕭□與日軍一戰,敗後只能心懷怨恨招日軍入府城。父親曾學醫,兩度被日本特高警察逮捕入獄。五舅張錫鈞是郵局轉電信局的報務員,後以「長江一號」聞名中國,

他自己則被監禁於綠島、小琉球長達13年7個月,並且「背下每天走過我們眼前,或者不知如何而來的管道的消息累計血染馬場町刑場的『叛匪』的人數,如誦經般,為他們唱了一次又一次的〈安息吧,死難的同志〉。」

1950年他被捕時,正當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中共派兵北韓無力攻台,因此,政府可以集中心力清除島內異己,三千名知識分子血濺馬場町。後來他到了綠島,因為從小只懂日語、河洛話,這時總算有機會好好學國語,同樣在綠島才學會國語的作家楊逵,就照顧顏世鴻隔壁的苗圃。

「時間對年輕人是『期望』,在老年人卻是『期限』了。」他在八十歲時著手寫下本書, 總算完成為家族及獄友立傳的心願。讓歷史的歸歷史,也讓讀者知道,當年曾經有這樣一個台灣。

作者簡介
顏世鴻

1927年次,涉入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學生工作委員會案(1950年9月16日判決,11人槍決),並因此坐牢13年7個月又2天(1950年6月21日於台大宿舍被捕,9月16日判刑12年,1962年7月28日離開綠島,轉送小琉球留訓,1964年1月21日離開小琉球)。現居台南。
目次
序:我的舅舅顏世鴻(文∕米果)
導讀:青年春天的生命,驟然進入炎夏,也急速入秋(文∕曹欽榮)
自序
【前 言】二○○六年,霜降之后
【第一章】二○○五年,重回火燒島
【第二章】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之後的家世
【第三章】一九三七年,父親歸台之後二度被捕
【第四章】一九四五年,學徒兵生活及終戰
【第五章】一九四七年,戰後復學台大
【第六章】一九五○年六月,凌晨二時台大被捕
【第七章】一九五○年六月,延平北路北所問案
【第八章】一九五○年九月,青島東路三號軍法處判刑
【第九章】一九五○年十月,血濺馬場町
【第十章】一九五○年十月,葉盛吉在軍法處的遺書
【第十一章】一九五○年十一月,追憶死難者
【第十二章】一九五○年十二月,重回青島東路
【第十三章】一九五一年,火燒島記憶
【第十四章】一九七一年,霜降,追憶馬場町
【第十五章】二○○六年,回顧一生
【附錄一】
(一)不確定的年代
(二)日記.憶家族
(三)雜感
【附錄二】
(一)韓戰1:一觸即發,中美蘇各自盤算
(二)韓戰2:麥克阿瑟及杜魯門的誤判
(三)韓戰3:內戰?殖民地解放?關於自由的省思
【顏世鴻相關年表】
詳情

80年臺灣論述與個人回憶:一位80歲退休教授回憶錄
作者:蔡墩銘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前臺大法律系所主任、德國佛萊堡大學法學博士

出版:翰蘆圖書出版
規格:2012年/650頁
ISBN:978-986-7522-82-5
定價:660元

大河澎湃的近代臺灣回憶錄
生在戰亂時代、南部貧苦家庭,親耳聽到228事件悲慘的槍聲,目睹新舊幣值帶來的社會動盪,蔡墩銘教授見證了近代臺灣這80年的變化,內心有許多不輕易對外說出的深刻感受。
直到這部親筆寫下的回憶錄完成,蔡墩銘教授以史筆、以良知,更以知識人的嚴謹態度,完成這部大河傳記,這是真正民間立場的臺灣近代史。
蔡墩銘教授的內心世界,內斂、克制,但對於臺灣的情感澎湃洶湧,他關心民主與人權,
過去他專注於學術、評論,在80歲時,他藉著這部回憶錄,盡吐心中塊壘,以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觀點,用良心寫親身經歷的臺灣。

來源

陳誠先生回憶錄-六十自述 [精裝]

作者:何智霖、國史館
出版社:國史館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0324358
裝訂:精裝
定價:450元

《陳誠先生回憶錄—六十自述》,係陳誠秘書就陳誠於民國46年間八次講述過往經歷,並參考相關資料補充而成。共12章70節。時間跨越了統一時期、國共戰爭、抗日戰爭、建設臺灣四個時期。可說是民國93、94年間出版的6鉅冊《陳誠先生回憶錄》之精簡版。本書對民國史上的重要軍事、政治議題,均有畫龍點睛式的說明,足以提供相關研究之參考。

《六十自述》系依據辭修先生在四十六年二月到八月間,向十多位共事多年的舊識,八次講述以往的經歷,並經與會諸公的補充後而完成。此時距辭修先生就任副總統,辭卸行政院院長職(第一任、四十三年五月)已三年。四十六年二月十七日第一次「談話紀錄」中記載辭修先生的講話:「就個人的職務說,就副總統職迄今將近三年,自問這是對於國家項獻最小的三年。除本職外,有三個兼職,光復大陸設計研究會、革命實踐研究院、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到總統府後「曾對岳軍先生(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說,除總統交辦事項外,我在原則上不看公事。」辭修先生所說「對國家項獻最小的三年」,及在總統府「原則上典看公文」,亦即說明這三年內公務不繁忙。《六十自述》完稿後,辭修先生因公務不多,乃得從容作最後修改。

來源

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

黃伯超◎口述
蔡錦堂◎主訪
徐聖凱◎撰著
出版:前衛出版社
定價:NT 350
ISBN:9789578016835
出版年月:2012.05

他的故事,記載著台灣營養學研究的重大歷史變革。

無論去到那裡,在人世中成為什麼,希望盡可能地努力,以醫學研究渡過此生。 ──《黃伯超日記》

被譽為台灣營養學泰斗的黃伯超,出生於日本統治時代的1926年,父親黃文陶是位傑出的外科醫師,他的言教、身教直接影響了黃伯超。黃伯超在小學時立下「40歲以前要當上大學教授」的目標,並勇闖大學的登龍門──台北高校──成為天下的秀才。台大醫科畢業後,他放棄高薪的臨床醫師工作,甘心由清苦生活的大學助教默默做起,到今日成為了營養學界的大師。

黃伯超對台灣社會的貢獻如書中所述:他利用人體實驗進行成人及嬰兒的蛋白質需要量研究,成為國內外相繼引用的重要參考文獻。在經濟貧困的年代,他從事國民營養大調查,為國人健康把關;在營養過剩的年代,他鑽研素食與保健之關係。他影響至今的不只是學術成就,如提出適合國人的標準體重計算公式及BMI身體質量指數,連帶引起台灣兵役檢查的變革;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並指導醫學教育的進展……這些成就無疑直接引導了台灣營養學界、醫學教育,甚至民眾生活的重大變革,但有著只是「應該為台灣做一點事」信念的黃伯超,至今卻一貫的謙沖自牧。

這本由黃伯超口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蔡錦堂教授及歷史學系博士生徐聖凱所訪談撰著的傳記,內容包括黃伯超的家世童年、求學歲月、學術研究、行政工作及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著墨,乃至於他人格的具體展現,而書中回顧了日治時期與戰後台灣史,亦可視為台灣醫學史、教育史與台灣史研究資料的洋洋大觀。

作者簡介
黃伯超

1926年生,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1987~1991),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1991~2001),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創會理事長(2002~2007),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會長(2007~2011)。致力於營養學研究與醫學教育的改革,1981年獲頒教育部醫科學術獎,1996年獲頒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著有營養學界的聖經《營養學精要》(合著),及中英文研究論文130餘篇(1951~2006)。

主訪者:蔡錦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撰著:徐聖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目次
第1章 俠骨詩心的父親黃文陶
仰賴叔父養大 從小奠定漢文學基礎
持手術刀的文人醫師 取得日本博士學位
熱心地方公共事務 二二八事件險遇害
重視歷史源流 具有濃厚的中國意識

第2章 黃伯超的出生與童年
家庭成員眾多 文藝氣息濃厚
管教日本小孩 公演會上成主角
勇闖大學的登龍門「台北高校」
立志40歲前當上教授

第3章 以學術為志業
自由平等的學風 弊衣破帽的準大學生
通才教育 悠遊於知識的世界
食衣住行 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
戰鼓頻催 軍靴的腳步聲從後追來

第4章 醫學專業的開始
入學即入營 進入帝大同時進入軍隊
邁入醫學教育的大門 在金關丈夫的研究室寫論文
醫學生生活 寮祭/霍亂/二二八

第5章 台灣需要研究人才!
捨豐厚收入 進入生化學科
初試啼聲 生化學科與早期的研究
台灣不能拿博士 美國杜蘭大學進修
再赴麻省理工學院 返台貢獻所學

第6章 沉浸於學術的營養學研究者
申請美國經費蓋平房 鑽研台灣人蛋白質需要量
為健康把脈 學童營養及社區飲食大調查
買不起奶粉的年代 利用爆米花機開發嬰兒食品
營養過剩的年代 研究脂質營養
台灣傳統美食 皮蛋、魚翅的營養價值

第7章 醫學教育領航者與改革先驅
寧靜的革命 台大醫學院長任內
醫學教育的推展 不倦勤的醫教會常務委員
醫學教育絮語 第8章 天生服務人群、領導社會的人才
肥胖成為社會問題 重新制訂體重與體位的標準
爭取亞洲營養大會在台舉行 宣導嬰幼兒養育觀念
不忘同窗情誼 一手包辦高校、大學的同學聯誼活動

第9章 恭儉慈祥、專一踏實的長者
溫文儒雅的紳士 學生眼中的「role model」
太太善持家 一同走過六十年
退而不休的生活 有自己的facebook與孫子交流

附錄1:黃伯超先生大事年表
附錄2:黃伯超先生著作目錄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