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平台

原「台灣史資訊交流站」,並擴大為台灣文、史、社會科學與藝術研究範疇的交流平台。

Browsing Posts in 【特輯】霧社事件/賽德克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

編/著者: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璧榛主編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1/06/30
ISBN:9789860280968
定價:450元

大部份關於賽德克族的史料或研究調查資料,多集中在1930年的霧社事件,此抗日事件近年來也成為民族主義的政治敏感議題,以及文學、舞蹈劇場和電影的熱門題材。史學科出身的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補助委員佐山融吉,早於霧社事件前與太魯閣事件(1914)後的1916年9月,即開始進行祖居地南投賽德克族部落的調查,結束後同年10月,緊接著進入花蓮移居族人的短期訪查。在佐山進入調查前,此深山區域反抗事件頻傳,日本人不得其門而入,也只能派警在隘勇線外窺探敵情,但是在多次武力討伐後,殖民者的勢力已排除隘勇線,侵門踏戶地進入到零落的殘存者家中。本調查報告書正是殖民者與此族群,第一次面對面接觸所留下來的紀錄。

本報告書中完全沒有當時的社會脈絡或政治背景的論述,僅針對各群作諸項生活慣習的詳細記述,如:神話傳說、歲時祭儀、宗教、住居、經濟活動、生命儀禮、身體裝飾、歌舞、遊戲、教育與色彩觀念等。此種去政治化的特殊書寫方式,除了展現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觀看」與「被觀看」的權力關係,同時也是日人在武力討伐後,認為法律與日常生活不可脫節,否則無法有效推行統治的思想產物,因此緊接著進行固有慣習知識的掌控,以為同化政策作準備。
相隔百年後的今天,原調查報告書中所書寫的族群分類、地點、部落與人群事物經歷驚人的變遷,如今人、事、地已非。1996年起興起太魯閣族正名運動,族人要求尊重族群互為主體,以避免長期被歸類在泰雅族下,太魯閣人失去主體認同,淪為次邊緣人,再加上政府國家公園及土地開發政策下,族人再次被邊緣化。然而,2003年南投Tgdaya、Toda與Truku三群族人,曾要求政府暫緩花蓮太魯閣族片面正名,欲尋求南投與花蓮有共識的族名。2004年經行政院通過先核定太魯閣族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二族。2006年祖居地南投的賽德克族積極發動正名運動,舉辦多次和解儀式,彌平因霧社事件引起的內部嫌隙,以凝聚賽德克族意識,2008年政府將之列為第十四族。正名運動以來,族人積極重建民族歷史記憶、傳統領域及文化復振,本報告書因記述已消失的傳統慣習,遂被視為珍貴的民族誌文化遺產,在賽德克與太魯閣語言、歷史文化的未來傳承上,具有重要的工具性意義。因此編者邀請六位南投與花蓮不同語群的族語專家,共同參與討論與田野工作,尊重族人主體的參與及詮釋權。此譯本中除了進行原語復原外,在附註中也加入不少內容的澄清考證。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可以讓今日部落或都會區的族人,重新與百年前的調查資料產生連結,同時也讓社會大眾瞭解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豐富的社會文化,過去至今迅速變動的軌跡。
來源

展覽名稱:勇者再現:賽德克.巴萊典藏展
展覽地點:臺灣博物館
展覽類型:特展
展覽時間:2011/9/6 ~ 2011/10/30
展覽說明:為讓民眾對賽德克族母文化精髓產生共鳴,「勇者再現:賽德克.巴萊典藏展」將展出臺博館珍藏霧社地區賽德克族勇士文化相關武器、服裝飾品、儀式宗教文物計二十餘件,以「物與文化」的角度彰顯賽德克族傳統價值觀的核心要素。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0點到下午5點,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則照常開館。
休館時間: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週一休館。
來源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活動緣起:

1930年能高越嶺道的起點霧社,賽德克勇士們焚毀了日本警察在能高越嶺西段的各個駐在所,之後,日本軍警激烈地展開報復攻擊,甚至動用到毒氣彈,爆發了慘烈的「霧社事件」。能高越嶺道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外,也保存許多具有文化資產意義的歷史人文資源,尤其是當年「霧社事件」的歷史遺跡,例如全由檜木建造的豪華警官駐在所等,讓現在的能高越嶺道具有獨特的歷史存在意義。

縱橫臺灣山林的學術探險家楊南郡博士與其夫人徐如林女士,實地前往能高越嶺道全線,並對霧社事件的史料加以實地現場印證和進行調查,尤其是1976年親赴馬赫坡勇士最後守之處─「馬海僕岩窟」進行考察,感受當年賽德克勇士置生死於度外的心境,並遍訪事件現場的目擊證人,例如三度拜訪花岡二郎的遺孀高彩雲女士。

本書主要依時空順序排列,整本書因為著者楊博士和其夫人徐如林女士行雲流水之筆,加上嚴謹的文史考證與親赴現場實地印證,讓能高越嶺道,這條從清治時期到日治時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古道,成為一條充滿故事,可以聞到自然與歷史芳香的路。

2011年1月27日,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和楊南郡老師合作,舉辦『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新書發表會,該書亦榮獲建國百年國家出版獎佳作的殊榮。

2011年8月26日下午2:00原圖中心再度和楊南郡博士合作,舉辦楊南郡、徐如林兩人合著的新書『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A Story of the Nengao National Trail』發表會,邀請到『漫畫.巴萊 : 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作者邱若龍先生和『賽德克‧巴萊』電影及原著劇本魏德聖導演出席,同時舉辦小型座談會及2011霧社事件八十週年主題書展,結合圖書、漫畫和電影藝術,提供原圖中心使用者一場臺灣原住民運動史知識與視覺的饗宴。

活動時間:2011年8月26日(五)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灣大學圖書館B1)
活動流程:
14:00~14:05 開場/原住民族委員會孫大川主委、林務局林桃生代局司致辭
14:05~14:40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楊南郡博士及徐如林女士分享著作心得
14:40~14:45 《賽德克‧巴萊》預告/魏德聖導演分享拍片心得
14:45~15:15 楊南郡博士、徐如林女士、邱若龍先生與林務局李桃生代局長座談會
15:15~16:00 媒體茶會及讀者簽書會
來源

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

作者:下山一(林光明)自述、下山操子(林香蘭)譯寫
出版:2011/7/1
出版社:遠流出版
頁數:344頁
ISBN:9789573268109
定價:299元

內容大要
一段日本過台灣的泰雅物語
一個非典型「台灣家族」的顛沛流離史
一則於時代洪流中尋找認同的真實傳奇

他的爸爸是日本警察,他的媽媽是泰雅公主,總督府是他倆的媒人……

貝克.道雷是泰雅族最大部落馬烈巴社的大公主,聰慧手巧,美麗賢淑,追求者絡繹不絕,但她卻除非雅烏依.諾幹誰都不嫁,因為這個泰雅男子和她理念相同,即使受盡嘲笑,也不肯出草殺人。

下山治平是英姿俊發,雄才大略的日本青年,日本時代初期派任來台擔任軍警,參與殖民事業征服強悍泰雅族的艱困任務。在他的故鄉,執著的初戀情人正癡等著他。

然而命運總不由人,當下山治平被任命為馬烈巴駐在所警部主任後,在總督府政略婚姻的命令下,貝克.道雷為拯救抗日的頭目父親和族人的性命,無可奈何地點頭答應與下山治平成婚。

不過,這樁原為政策推動的婚姻,卻在一次下山治平因傷住院下有了變化。因住院期間,貝克.道雷衣不解帶的關護,讓下山治平數度從死神的手掌中脫逃,每回從昏迷中甦醒,只見到貝克對他無微不至的照料,原本僅虛情假意的對待並計畫回日的下山治平,此時終於改變態度真心接納貝克,並決定與她長相廝守。

但和樂的家庭生活,因下山治平日本初戀情人勝又仲子的出現,而產生動搖。最後,下山治平終究帶著仲子和其所生子女返回日本;而堅持留在台灣的貝克.道雷和其幾位子女,則經歷了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以及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的變局──這政治情勢的丕變,讓身分特殊的他們從此被視為「亡國奴」……究竟,在時代洪潮的流轉與擺弄中,他們的命運會被帶往何處?

本書是由身上留著日本與泰雅兩種血液的下山家族第二代下山一(林光明)自述、第三代下山操子(林香蘭)整理譯寫而成。書中描述著家族與時代的故事,讀者從中能看到異文化短兵相接的衝撞、國族認同的掙扎與困惑、有真情的互許與欺騙的心痛,還有天地人子叩問「我是誰」的永恆提問……

全書附珍貴歷史影像上百幀

作者介紹
下山一(林光明)
出生於1914年,是日本警察下山治平與泰雅公主貝克.道雷因「政略婚姻」結合所生之長男。
十一歲時,父親和日本妻帶著同父異母弟妹返回日本,泰雅媽媽獨立撫養四個兒女長大成人。台中師範畢業後,任職霧社公學校、埔里北小學校、高等科、青年學校與溪南公學校教職。日本戰敗後,淪為亡國奴,教職被革除。
為孝敬體弱多病卻堅毅不願隨日軍遣返日本的泰雅老母,下山一全家追隨母親至深山馬烈巴生活,母亡故後,為子女教育與未來生活考量,遷至霧社,並於1954年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改名林光明。
1969年自霧社電源保護站退休後,任耶穌聖靈教會牧師,1994年逝世。

下山操子(林香蘭)
出生於日本戰敗、台灣光復的1945年,從日本靜岡籍歸化為台灣南投籍時,改名林香蘭。
屏東師範畢業,台中師專暑期音樂組畢業,擔任國小老師三十七年,五十五歲自南投縣埔里鎮南光國小退休。
退休後於玉山國家公園任擔任義務解說員,並於南投購置一塊農地種植花草果樹,以親近大自然來陶養鍛鍊因罹患血癌而虛弱的體軀。
1999年由日本草風館出版下山家族第三代的故事《遙遠的故國》。2011年將整理編撰自父親下山一自述之下山家族第一、二代故事《流轉家族》文稿,交由遠流正式出版。

詳情

周婉窈老師〈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PDF全文下載,歡迎點閱、參考。
下載連結

按:本文載於《臺灣風物》60卷3期(2010年9月),頁11-57。
感謝周老師提供檔案,希望有助於網友了解電影《賽德克巴萊》可能帶來的新突破。

臺灣風物第60卷第4期:60週年專刊
編者:張炎憲
出版社:台灣風物雜誌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目錄待補…

臺灣風物 / 60:3 2010.09[民99.09]
Siraya平埔族人ê秘密語:臺南縣新化鎮「芎蕉白仔」調查(陳慕真)
日治時期鄉村家族的社會文化網絡:龍潭黃泥塘李家與福善祀(傅寶玉)
試論戰後臺灣關於霧社事件的詮釋(周婉窈)
日治時期草屯地區的臺人菁英與土地開發(1905~1921) (張家綸)
在綠島新生訓導處的日子:貝殼畫、伙委、海膽菸灰缸 (葉雪淳)

臺灣風物 / 60:2 2010.06[民99.06]
與民俗學大師的一堂課(林美容訪問 ; 林芬郁記錄整理)
岡山水道的發展與變遷(杜正宇)
留Tiàm tī越南ê農技人員吳連義ê案例研究(蔣為文)
《鄉史補記》敢是大河小說?–臺語文學史的觀點佮定位(陳金順)
流亡、自治與民主:試論陳芳明著作《謝雪紅評傳》之貢獻及其爭議(林瓊華)

臺灣風物 / 60:1 2010.03[民99.03]
十年來荷據時期臺灣史研究(林偉盛)
飄零.詩歌.醉草園:論張達修的身分認同與文化理想(張淵盛)
1972上海公報背後:美國解密檔案的臺灣問題(褚填正)
葉雪淳先生口述史(胡慧玲,林世煜,曹欽榮採訪 ; 李禎祥,蔡宏明,葉雪淳,曹欽榮整理)

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
作  者╱ 田哲益
出版社別╱ 台灣書房
出版日期╱ 2010/10/01 (1版 1刷)
I S B N ╱978-986-6318-35-1
書  號╱ 8U36
頁  數╱ 256
定  價╱ 380

1984年成立的「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係以一批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本書即以此促進會所推動的活動為主軸,看這群年輕人如何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台灣原住民,原來是台灣領土的主人,由於歷經外來政權的統治,原有的文化特色已逐漸凋零。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

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未來仍須再加努力,團結維護原住民的權利與文化。

作者簡介
田哲益
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為達西烏拉彎.畢馬,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
曾任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省各姓淵源研究協會《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著有《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玉山守護者--布農族》等。

目次
自序
*原住民爭取民族權益
社會運動釋義
原住民爭取權益之發展
原住民社會運動之訴求
原住民社會運動之團體
*原住民正名運動
原住民之源流
原住民民族運動
原住民之歷代稱呼
原住民正名運動
原住民正名運動再檢討
原住民正名運動之效應與影響
*原住民還我族名運動
鄒族族名運動
邵族族名運動
太魯閣族族名運動
撒奇萊雅族族名運動
賽德克族族名運動
*原住民還我族語運動
原住民族語之流失
日治語言政策
台灣光復後語言政策
原住民族語之復振
*原住民還我姓氏運動
*原住民還我傳統領域運動
原住民族土地制度
漢族日人侵奪土地
還我土地之成因
樂信.瓦旦最早為還我土地發聲
第一次還我土地運動
第二次還我土地運動
第三次還我土地運動
1026光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抗議掠奪山地保留地強盜條例
蘭嶼島上達悟族的窘境
蘭陽平原噶瑪蘭族的窘境
邵族還我土地運動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調查
*原住民抗爭運動
人權運動
聲援被扣留國外原住民漁民家屬
抗議挖我祖墳
抗議人口販賣救援雛妓
抗議教科書中被汙辱的他者
達悟族反核廢料運動
廢除蒙藏委員會遊行活動
排灣族反瑪家水庫興建
太魯閣族反對亞泥侵占土地運動
還我路權
還我地名
還我狩獵文化
抗議司法迫害
高砂義勇軍人權運動
*原住民自治運動
原住民自治運動先驅
原住民自治運動政治案件
原住民展開自覺與自治運動
部落會議
*平埔族正名與抗爭運動
平埔族之漢化
噶瑪蘭族正名運動
平埔族各群正名運動
平埔族正名運動之阻礙
聲援平埔族合法正名回歸原住民族行列
凱達格蘭族反核運動
還我地名
*平埔族還我族語運動
關懷原住民的生存與發展
原住民奮鬥生存的本能與意志
關懷原住民的前途
原住民文化之喪失與醒悟
原住民的絕藝
原住民是守分及講求榮譽的民族
原住民文化之衝擊與當前迫切之課題
尊重原住民文化提昇其民族地位
附錄:原住民社會運動大事年表

來源

1930年10月,臺灣賽德克族部分部落族人,趁日本人於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時,發動武裝起事,事件發生後,日本殖民政府調動大批軍警鎮壓,這,就是「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經過了八十年,現在我們如何「訴說」這段歷史?「聞眾之聲特展」將透過影像、聲音、文獻、口述,從不同角度呈現多方觀點所紀錄、述說、詮釋的霧社事件,讓多元的觀點解讀歷史與記憶。

99年10月26日至1月2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研習中心
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0900-1700(週一休館)

100年1月15日至4月17日
南投縣埔里鎮藝文中心 田園藝廊
南投縣埔里鎮中華路239號 0900-1700(週一休館)

100年5月2日至7月31日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民族博物館
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綜合院館南棟五樓)
1000-1600(六、日休館)

100年8月9日至10月31日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0900-1700(週一休館)

詳情

霧社事件80周年特展 呈現多元面貌

2010-11-22中國時報【詹伯望/專題報導】

發生在日治後期、喧騰國際的霧社事件,至今已八十年;隨著更多材料的出土,讓霧社事件的解讀呈現多元面貌。位在臺南市的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該館研習中心推出「聞眾之聲 ─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特展,從多元觀點探討這樁日治時期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武力抗爭事件。這項特展明年初結束後,將移往埔里、台北、台東巡迴展出。 continue reading…

霧社事件日文史料翻譯
作者:春山明哲等著 ; 川路祥代等譯
出版者: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出版年月:民國99年10月
規格:30×22公分
SBN/ISSN:9789860246520
GPN:1009903033
定價:NT$ 960

本書為翻譯霧社事件軍事關係日文史料,共翻譯春山明哲解說,及《昭和五年臺灣蕃地 霧社事件史》,《霧社事件陣中日誌》,《霧社事件關係陸軍大臣官房書類綴》,《昭和五年臺灣霧社事件給養史》等資料。
來源

台師大歷史系【研究生講座】
講者:春山明哲先生(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客員上級研究員 )
講題:日本における霧社事件研究の歷史-「解題書誌」的序論-
現場翻譯員:鈴木哲造先生(本系博士生)
時間:99年10月14日(四)14:00-16:00
地點:台師大歷史系視聽教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