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平台

原「台灣史資訊交流站」,並擴大為台灣文、史、社會科學與藝術研究範疇的交流平台。

Browsing Posts in 期刊

『天理臺灣學報』第二十号(2011年7月)

第20回国際学術記念大会講演
下村作次郎:翻訳で読む台湾原住民文学
鄧相揚(魚住悦子訳):天理大学参考館所蔵「台湾岸裡文書」の学術的価値
論文
横路啓子:藤原泉三郎とその台湾時代―文学活動を中心に久下景子:小説『玉卿嫂』と脚本『玉卿嫂』
何純慎: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近代的女性規範の受容―『台湾愛国婦人』漢文欄の考察
杉本麗華:台湾「日本語人」の文化表象―同人誌『友愛』を題材に
金想容:現代台湾における「日本ポピュラー文化」の再構築―台湾製「偶像劇」をめぐって
研究ノート
黄意雯:台湾における戦後第二世代の作家の小説に見る日本語借用現象
彙報
付録・天理台湾学会規定、『天理台湾学報』投稿規定

來源

臺北文獻
直字第176期

書情畫意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典藏臺灣早期字畫選輯
口述歷史
文獻會:梁啟超遊臺百年紀念座談會紀錄
市政沿革
賴文清:日治後期臺北市市政體系之發展(1920-1945)
人口變遷
徐茂炫、李佳振:臺北市各區人口密度一甲子及其經濟發展涵義
地理聚落
陳令杰:清代錫口的發展與變遷
宗教研究
高致華、萬超前:近百年開漳聖王陳元光相關研究趨勢論述
人物論述
林瑛琪:黃得時翻譯《水滸傳》的時代背景與動機
史料選譯
黃剛:清季美國駐華公使田貝赴訪臺灣之報告
大事記
文獻會:100.1-100.3大事記
來源

日 本 台 湾 学 会 報
第13号
2011年5月
目次
論説
小金丸 貴志:日本統治初期の台湾における刑法適用問題―依用慣行の起源と総督府・法院の対立―
松岡 格:台湾原住民社会地方化の日本統治時代における展開
顔 杏如:「帝国の時間」と植民地台湾 ―天長節と紀元節を例として―
倉本 知明:愛情のユートピアから情欲と狂気のディストピアへ―「解厳」前後における蘇偉貞の眷村表象―
明田川 聡士:「虚構」の想像と創造―李喬《寒夜三部作》におけるフォークナー作品の影響を中心に―
豊田 周子:『台湾民間文学集』故事篇にみる1930年代台湾新知識人の文化創造
日本台湾学会第12回学術大会記念講演
翁 岳生:司法院大法官の解釈と台湾の民主政治・法治主義の発展
來源

《新史學》22-2期
陳秀鳳:法國社會對查理六世瘋狂病的反應及其引發的政治危機
黃文齡:重塑形象之爭——1923年設置黑人姆媽紀念雕像提議案之研究
曾國祥:歷史意識與道德意識——柯靈烏的「歷史道德」理念
曹樹基、廖禮瑩:國家、農民與「餘糧」——河南省桐柏縣的統購統銷(1953-1955)
林文凱: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
胡川安:評Richard Hingley, Globalizing Roman Culture: Unity, Diversity and Empire
來源

《台灣學通訊》第56期 / 臺灣公共圖書館一百年
本期主題:臺灣公共圖書館一百年
焦點報導– 百年來臺灣公共圖書館事業紀要
書介– 新竹州立圖書館暨其機關刊物
臺灣人物誌– 圖書館界先驅‧分類法推手─賴永祥
首座官辦圖書館– 央圖臺灣分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圖書館(1914-1945)
地方圖書館– 從州立到國立──臺中圖書館
私人公共圖書館– 石坂莊作與石坂文庫
央圖臺灣分館館長專訪– 黃雯玲:臺灣圖書館願景與展望
臺灣學系列講座60– 五十年滄桑:臺灣1915到1965
臺灣學地方學20– 基隆地方史研究的拓展

來源

《臺灣學研究》第11期
目次
專文
1930年代國語講習所教科書《新國語教本》之分析 /藤森智子
日曜學校與皇民化運動――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主日學教育為中心(1937-1945) /盧啟明
日治前期臺灣公學校的沖繩籍教師(1895-1918) /末武美佐
日治時期臺灣消防協會之探討 /蔡秀美
雙疫來襲——1918—20年間阿緱廳的流感與霍亂疫情 /蔡承豪
台灣端午競渡之信仰與儀式——以二龍村為探討中心 /溫宗翰
書評
評介猪飼周平《病院の世紀の理論》 /鈴木哲造
來源

《臺灣史研究》第十八卷第二期(2011年6月)
編輯: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研究論著
林文凱:「業憑契管」?──清代臺灣土地業主權與訴訟文化的分析
王耀德:日治時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設立之研究
許雪姬:「臺灣光復致敬團」的任務及其影響
許瓊丰:在日臺灣人與戰後日本神戶華僑社會的變遷
研究討論
范燕秋:2009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書評
王雲洲:評許毓良著《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

摘要及全文

新史學22卷2期(2011/6)

論著
陳秀鳳:法國社會對查理六世瘋狂病的反應及其引發的政治危機
黃文齡:重塑形象之爭——1923年設置黑人姆媽紀念雕像提議案之研究
曾國祥:歷史意識與道德意識——柯靈烏的道德思想初探
曹樹基、廖禮瑩:國家、農民與「餘糧」——河南省桐柏縣的統購統銷(1953-1955)
研究討論
林文凱:再論晚清臺灣開港後的米穀輸出問題
書評
胡川安:評Richard Hingley. Globalizing Roman Culture Unity, Diversity and Empire

來源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編印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業已出版,本期共收入四篇論文:

C. Y. Irene Lai and C. C. Yang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Normal” versus “Luxury” Good〉
鄭志鵬 〈攘外必先安內:產業公會與台灣鞋業治理結構形成的歷史分析〉
莊奕琦、陳晏羚〈紈袴子弟與流氓教授:台灣的教育與階級流動〉
邱崇原、湯京平、黃建勳〈地方治理的制度選擇與轉型政治:台灣水利會制度變革的政治與經濟分析〉

細目資料請至本中心網址參閱。
http://www.rchss.sinica.edu.tw/publication/

《台灣史料研究》第36期
作者/張炎憲總編輯
出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論著
日治時期以預防注射為核心之疫苗防疫現象初探/沈佳姍。
日治時期理性宗教觀的建立:西方啟蒙思想與日本佛教對本土宗教的影響/簡素琤。
雙新記-論蘇新與吳新榮的「抵抗」之道/黃文源。
日治時期之台灣電影史與政策實施—史料之發掘與訪問調查研究:戰後篇/川瀨健一。
史學新觀點
歷史知識核心競爭力的省思-歷史調查之於文化產業的重要性/林呈蓉。
口述歷史
憶往事(三)/張秉仁
憶往事(四)/林明圓。
活動報導
No.1 in Taiwan:台灣文化第一-記「夏季學校」第13回研習營/李肇禎。找到自己的「第三隻眼」─參加「公民媒體學院」雜想╱吳慧瑜。
青春.逐夢.台灣國系列2《掖種》、系列3《發芽》新書發表會感言╱莊秋雄。
「從圖像探索畫家的內心世界-重新發現陳澄波」座談會記實/莊紫蓉。

來源